黑龙江网 > 其他

什么是丘成桐精神? 百道网专访《我的几何人生》责编陆晨希 发布时间:2021-05-14 15:50 来源:百道网

  【百道编按】丘成桐是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22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33岁成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38岁被聘为哈佛大学教授。他是几何分析学科的奠基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被广泛应用于弦理论,是世界唯一一位包揽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克拉福德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四项大奖的科学家。百道网本次采访了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的责任编辑陆晨希,让她为我们讲述什么是丘成桐精神。

  丘成桐(中间)和责编陆晨希(右边)的合影

  赫赫有名“数学皇帝”丘成桐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也并不喜欢“天才”这个名词,他表示:“我相信坚持的力量,屡败屡进,未曾气馁。”2021年3月,丘成桐的第一部自传《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问世,本书讲述了丘成桐从中国乡村的贫穷少年成长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丘成桐困顿清苦的童年,艰苦卓绝的异国求学路,初入数学界的一鸣惊人,名声大噪后的风起云涌,对中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拳拳之心……“如果没有母亲为子女做出的牺牲,和父亲培养子女对知识的热爱,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把这本书献给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丘成桐如是说。

  本书上市一个月内,已三次加印,累积印量6.5万册,销量抢眼,还陆续入选了光明书榜、百道好书榜等多个好书月榜。根据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的数据,本书从出版到现在推荐源总权重达到3710,推荐源63个。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传播链路

  百道网本次采访了《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的责任编辑陆晨希。在本篇对话中,陆晨希为我们揭秘了本书出版的缘起,浸透全书的丘成桐精神,以及本书给读者带来的一些启示。

  丘成桐

  除了英文版主体部分,还加入丘先生诗词赋作品和重要讲话

  百道网:凤凰传媒总编辑携手12位出版社总编辑在3月一起推荐了《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这一本书。为什么这本书如此受集团和出版社的重视?

  陆晨希:此次凤凰总编辑携手12位出版社总编共推《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可以说是多方合力、水到渠成的事。本书作为世界著名大数学家、“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先生的首部及唯一自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书中,前景,是丘成桐本人激扬励志、令人着迷的人生故事,坦诚风趣,跌宕起伏,令人手不释卷;背景,则是世界范围内数学科学的发展,以及中国基础科学事业的腾飞。这些都深深吸引了诸位总编辑。今年年初,清华大学发布“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宣布成立求真书院,培养未来数学及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这展现了国家对于发展基础科学的决心和魄力。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像丘成桐这样的大科学家的传记作品,可谓恰逢其时。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 丘成桐,[美] 史蒂夫.纳迪斯 著

  译者:夏木清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百道网:请介绍一下本书的出版缘起。在获得这本书的版权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波澜?

  陆晨希:取得本书版权的过程非常顺利。本书是丘先生和其合作作者史蒂夫·纳迪斯先生用英文写就的。丘先生的一位友人和出版社编辑提到此事,引起了出版社的极大兴趣。译林社第一时间由相关领导带队,去北京拜会了丘先生,沟通了推出中文版的相关工作。译林社在人物传记出版领域积累深厚,从多年来各国政要名人的传记,到近年来推出的“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唯一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在策划、编辑、营销、发行全流程中,以及纸、电、声、书一体化融合出版方面,都展现了专业实力,取得了口碑与市场的双丰收。编辑还向作者介绍了中文版的初步方案,除了现有的以英文书写的传记本体,另拟收录丘先生的诗词赋作品,以及近年来在推动中国数学发展方面的重要讲话,这是其他语种版本不能替代的。

  我们展现了充分的诚意与专业性,取得了作者方面的信任。丘先生十分爽快,非常顺利地达成了合作意向。由此,在本书英文版尚未出版的时候,我们就同作者确定了推出中文版的计划。在两年多的翻译、编辑过程中,编辑和作者方面保持了积极沟通。如今和各位读者见面的《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在内容上不仅保留了原英文书稿的主体部分,还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部分进行了展开,收录丘先生最新诗词赋作品(特别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中华赋》),以及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丘先生在2020年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向各位青年做出的重要讲话,非常适合中国读者。

  百道网:本书中有些数学内容可能有些艰深,会让大多数读者读不懂。出版社没有对这些难懂的数学问题描述进行删减或者改变描述方式,是出于什么考虑?

  陆晨希:关于书中的数学方面的内容,我们没有特别进行删减或改变,出于以下几种考虑。首先,书中部分也许有读者会觉得“艰深”的数学部分,实际已经是丘先生特别考虑并尽量以通俗语言描述的了。编辑也向作者建议,考虑到本书面向的除了专业的学界读者,更有广大普通读者,因此在涉及专业内容方面,不宜过深、过难。丘先生也充分理解这一点,在撰写本书时,以人生际遇为主线,具体的数学问题为辅,没有就专业问题进行展开。作者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对数学问题做了叙述,比如在介绍拓扑学的基本概念时,就以甜甜圈、轮胎、咖啡杯为例,十分生动。当然,大数学家理解的“简单易懂”,可能还是与我们普通读者理解的不太一样。

  六维的五次卡拉比—丘流形的三维切片(安德鲁·汉森制图)

  其次,作为一部数学家的传记,大家感觉非常“艰深”的数学问题,正是数学家每天都要面对、以一生去解决的谜题。如果把关于数学的部分都删除的话,就不能完整反映一位数学家的人生故事。最后,书中目前保留的所有数学方面的内容,都是与传主的故事密切相关的。如果读者由此对这些数学问题产生兴趣,那作者将十分欣慰。

  事实上,我自己在编这本书的过程中,确实对拓扑学、量子理论、弦理论十分好奇,还去看了不少专门的科普读物和电影。而如果读者确实无法真正理解这些数学问题(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情况),也不会影响对传主人生故事的理解。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也许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卡拉比—丘流形的美妙与真意,但顶级科学家的这种矢志不渝的非凡勇气和人格力量依然感染着每一个人,不断拓宽着人类智慧的最远边界,带领我们向真理与爱更进一步。

  有继承自母亲的坚持不懈精神,和一片赤诚爱国心

  百道网:您觉得《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这本书会给读者哪些启发?在您看来本书的出版意义是什么?请结合书中的内容详细介绍。

  陆晨希: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丘成桐先生的父亲丘镇英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后在香港崇基书院担任哲学教授。母亲梁若琳是梅城最后一位秀才梁伯聪之女,是一位温婉而坚毅的传统中国女性。丘先生经历了非常清苦的童年生活,但是在父母的庇荫下,他也曾是不知愁滋味的小小少年,和小伙伴们奔跑在乡野,为学不好英语而苦恼。十四岁时,父亲遽然辞世,这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摆在他面前的,是愈加贫寒的生活,以及一大家人的悲痛。他说:“我有种强烈的欲望,要使父亲以我为荣,虽然他已不能亲眼看到。14年来父子在一起的日子,他对我的信心从不动摇,而我却不能常常符合他的期望。”在最困难的时候,家族里有一位舅舅提出让年幼的丘成桐放弃学业,跟他一起养鸭。母亲坚决拒绝了。这位柔弱又坚强的女性日夜操劳,扛下整个家庭的重担,保证幼子得以继续完成学业。丘先生在书里深情回忆了这段往事:“有人说我在解决数学难题时会展示出惊人的坚毅,我相信这部分应继承自母亲。就算在最艰难的岁月之中,她仍然激励我努力读书。”虽然在少年时期父亲就已去世,但父亲对丘成桐的影响很深。作为哲学教授,父亲鼓励丘成桐阅读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经常把学生召集到家里来讨论学问。父亲做学问的严谨对丘成桐影响很大。正是父母给到的爱的营养足够丰富,令其精神之树根深叶茂。

  1941年,丘成桐父亲丘镇英和母亲梁若琳的结婚照

  此外,丘先生自己也是一位好父亲。他和太太郭友云女士(她是一位物理学家)尽心培养两个儿子,特别是孩子在科学上的兴趣。他的两个儿子如今都在医学、生物学方面成就卓著。对此,丘先生深感欣慰:“‘扬名声,显父母’乃中国文化中的格言。我深知,在培养孩子在科学上的兴趣这方面,从事物理研究的妻子所担当的角色,比我只有重没有轻。我们并肩携手努力,对孩子们在学术上的优异表现,深感满意。”

  1992年,和夫人友云,儿子明诚(左)、正熙(右)于首尔观光

  二,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在《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新书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历史系教授彭刚说:“经过艰苦卓绝的历练,丘教授已攀登到了智慧之巅,而我们顶多才站在半山腰。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够通过他的眼睛来遥想山顶上的风景。”一个科学巨人之所以能够站在巅峰,一定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漫长而艰难的攀登。丘成桐研究的数学难题,每一个都是在挑战人类智慧的极限。他以王国维之“三境界”说描摹自己从事数学研究的心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刚开始时要找到一个制高点,对整个问题形成通透的理解;然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眠不休、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到了最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灵光一闪,完成证明。丘先生在自传中表露心迹:“我相信坚持的力量,要从诸般挫折中学习,四十年来我研究学问,处世为人,屡败屡进,未曾气馁。我一生从未放弃追寻至真至美,人生最大的荣耀,乃是屡败屡战。”

  三、科学与人文的交流融会。丘先生既是一位大数学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方面的造诣,亦是大家。在他看来,数学、物理、生物、电子等自然科学,与文学、音乐、绘画等人文科学看似泾渭分明,但实际上,它们都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真理的追寻。特别是数学家,他们也可如文学家一般天马行空地创作,以数字、图形和规律,架起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丘成桐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学贯中西、融通文理的大家。从几何拓扑学到量子力学,从卡拉比猜想到黑洞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深刻影响了物理学中的广义相对论、弦理论等。此外,家学深厚的他自小随父亲遍读中国古典文史典籍,倡导以人文之精神滋养科学之研究。在这部自传中,亦处处可见这位数学大师的人文情怀。在每一章节开篇,都配有一篇丘成桐撰写的点题诗词,附录部分还收录有一篇数万言《中华赋》。在这里,数学与文学交汇,理性与感性融合;最精密复杂的数学大脑,浸润着最温柔敦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一片赤诚爱国心。虽然在青年时代离开了祖国,但是几十年来,他从未放弃对祖国的眷恋,对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关心。他矢志教育创新,先后在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创建数学研究中心,倾心培养青年英才。丘成桐在书中表明心迹:“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数学基础,就没有良好的科技。21世纪应当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代,我要为中国数学教育服务,帮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成为领导世界的国家!”

  1996年,与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左)和丁肇中(右)合影于清华大学

  通过本书,让青少年向德学兼备的科学家汲取光和热

  百道网: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应该是现阶段译者之外最熟悉丘成桐的人。作为他的自传的中文编辑,您觉得丘成桐是怎样的一个人?

  陆晨希:我也是在书稿中,以及日常和作者的工作交流中,去一点点更加理解丘成桐先生,并不敢说已经非常熟悉他。坦白说,确实是交流越多、了解越多,对丘先生的景仰和尊敬也越多。丘先生是一个至真之人。这种“真”,不仅体现在他追求真理的真切,也是他人格的真实、真诚。我们出版社的编辑团队以青年人为主,在交流书稿编辑及出版工作时,他丝毫没有架子,非常尊重编辑的工作。他会直言不讳地提出不同的意见,也会虚心听取编辑的建议。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们去清华大学拜访丘先生时,看到他去听学生的研究报告。很多学生看上去年纪都很小,而作为前辈大佬的丘先生,依然非常认真地听讲和给出指导,十分耐心、细心、贴心。

  丘先生在自传里说:“我所相信的,乃是坚持的力量;人生最大的荣耀,乃是屡败屡战。”这种真诚、坚韧、永不言弃,感染着每一个人。知名媒体人杨澜女士在读完这本书后评论说:“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位数学家的真善美。丘教授的真诚、真实,他的求真务实、追索真理的精神——这样的人格魅力和大家风范突破了学术的界限,足以打动我们每一个人。”

  丘成桐在新书发布会上为读者签字

  百道网:这本书从预售开始,便让大家感受到译林社对这本书是作为超级重点来运作的。请和我们分享这本书的销售期待,以及为了达到目标所有的营销努力将是怎样的?

  陆晨希:我们期待这本书不仅能有好的市场反馈,也能够树立良好的口碑;不仅畅销,还能够保持长销。目前,本书上市一个月内,已三次加印,累积印量6.5万册。无论是网店销售平台还是地面店,表现都比较抢眼。此外,还陆续入选了光明书榜、百道好书榜等多个好书月榜。为了做好本书的营销推广,编辑部、营销部、发行部协力合作,在本书上市前三个月,拟定了详细的营销方案,提前和各平台、KOL、书评人、社群等建立联系,发送试读片段;制作了丰富的宣传物料,各种尺寸的长图、海报、方图、推文、短视频等。

  在市场定位方面,重点抓住青少年教育和人生励志等话题,进行差异化推送。联系了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梨视频、界面文化、南方周末等各类媒体进行人物专访,还与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合作,由主持人李潘专访丘成桐,节目预计在5月播出。3月30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举办了盛大的新书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等嘉宾到场祝贺。

  丘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我经常鼓励学生去读名人传记,了解著名学者如何学习、克服挫折和开拓新的方向。我的专业虽是数学,但在阅读其他学科名家的成功经验时,也会深受启发。”我们期待所有希望在人生中更进一步的读者,特别是热爱真理、志存高远的青少年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向丘成桐先生这样德学兼备的科学家汲取光和热。在当代社会,他身上闪耀着的自律、自省以及理性的光芒,带给我们深深的启示。

责任编辑:张晓谦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