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看龙江学子如何烧脑神操作C位登场 发布时间:2021-11-23 08:48 来源:黑龙江日报

哈工大项目负责人李一村在调整设备核心部件的装配

哈工程学子们正在测试全海深声学释放器

东农项目团队在帮扶合作社发放种苗

运动员身上贴着新研发的滑雪技术监测器在做专项监测

哈工程项目研发团队正在深度讨论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丽萍

  “4金、13银、59铜”!我省高校学子在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创历史最好成绩——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于日前闭幕。这是我国举办的最具影响力、最权威、最广泛参与的国际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活动。

  在入围总决赛的1085个优秀项目中,龙江高校学子大展风采,斩获“4金、13银、59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他们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才干,为龙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挥洒智慧与汗水。“未来已来,未来我来”。近日,记者与部分龙江学子面对面,感受他们在“双创教育”驱动下,胸怀凌云壮志,以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展现出的“我敢闯、我敢创”的飒爽英姿。他们到底有哪些烧脑“神操作”呢?

  哈尔滨工业大学

  超级导热金刚石 为芯片退烧而生

  如今,国内市场上不仅有纯白色的人造钻石,更有彩钻。你知道吗?这些钻石的“毛坯料”——人造金刚石,就出自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级导热金刚石:为芯片退烧而生”项目团队之手。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哈工大的这一项目斩获金奖。

  金刚石的重要作用是为芯片“降温”。随着5G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芯片的集成度和功率密度越来越高。“大尺寸、高品质MPCVD金刚石生长设备,以及相关工艺技术被国外技术团队和公司所垄断。”项目负责人、哈工大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一村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代兵、朱嘉琦等学院教师就进行金刚石生长设备的自主研发。

  李一村是2017年本科大四时加入到研发团队的。为了把关设备中核心部件的加工精度,李一村和伙伴们每天冒着严寒往返于实验室和郊外加工厂之间。“作为河南人的我,第一次在大雪中开车,很紧张,还好有惊无险……”李一村记忆犹新地说。

  团队吸收前辈的研发成果,2018年首次实现了我国英寸级金刚石生产设备的完全自主化,使我国跻身全球人造金刚石研究领域一流行列。第二年又攻克了行业中金刚石和芯片低热阻连接的难题。目前,已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尺寸、高品质MPCVD金刚石生产线。

  据带队教师梁国庆介绍,此项目聚焦金刚石的高导热领域应用,例如通信基站、大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等,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要求提供定制的散热解决方案。

  “我们与华为联合技术研发,已完成华为5G基站高频芯片金刚石散热应用验证。”李一村说,同时还能满足培育钻石、精密加工、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对金刚石材料的迫切需求。

  哈尔滨工程大学

  深海装备“护航者”

  助海洋设备安全回家

  随着对海洋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断加深,向海底投放的仪器设备逐渐增多,但由于国内深海坐底式回收设备的研究存在技术难点,使诸多海洋设备有去无回。在这种状况下,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回声科技团队,在乔钢、刘凇佐教授的指导下,凭借“深海装备护航者——助力全球海洋设备精准回收”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研发的全海深声学释放器,获得了多家海洋相关单位的应用证明,国家深海基地的打压认证。

  项目负责人“00后”张轩野是2018级本科生。他告诉记者,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12月,400多个日夜,团队成员攻坚克难,每天近10个小时进行第一款原型机研制,加之课业压力,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产品诞生后,推广更是关键。团队对上百家海洋相关单位进行市场调研后,笃定市场潜力巨大,但他们没有“守株待兔”。

  去年,团队成员得知山东某公司养殖鱼虾蟹屡遭盗窃的事情,便立刻赶往现场,利用水下通信相关技术,为其海洋牧场安装了全海深声学释放器,建立水下“电子围栏”,遇偷盗时便可发出警报,也便于有效回收深海养殖物。正是基于这样的合作,团队与多家单位建立起亲密关系。5月,全海深声学释放器产品实现了商业化。张轩野说:“此项水声技术已应用到国防领域,为实现海洋强国作出了一份贡献。”

  东北农业大学

  开启智能育种4.0时代

  引领乡村振兴新征程

  种子对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被誉为农业的“芯片”。为打造种业“中国芯”,在东北农业大学,诞生了国内首个农作物综合育种平台,以“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交叉融合,开启了智能育种4.0时代。

  园艺园林学院蔬菜学博士崔雪,7年前发现种源问题是我国种业“大而不强”的关键,便带着一群“90后”,在学校和导师王傲雪教授的支持下搞起了种业公益事业。如今,凭借“打造种业‘中国芯’——以‘番茄的胜利’引领乡村振兴新征程”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团队在传承“中国番茄大王”李景富教授积累的种源基础上,收集了3000多份种质资源,历经100多次测试,建成国内最大的种质库,通过大数据实现了快速定制化育种。

  2017年3月,随着团队自主培育的首个高营养型番茄品种问世,团队开始与种子企业、科研机构组建联合公关体进行研发。

  崔雪说:“平台应用初期,两年可选育2~3个新品种,随着组学信息不断完善,一年可选育4~5个新品种,还能实现多作物品种的应用。”截至目前,平台自主研发了5个新品种,优化升级了11个品种,关键指标均优于同类进口,但价格却大相径庭。项目指导教师吕嘉昌向记者介绍:“比如培育的番茄品种‘甜蜜玫瑰’,从日本进口的同类品种每粒卖10~15元,而我们的价格降低了70%,实现了水果番茄品种的国产化。”

  记者了解到,团队还利用“高校公益研发+校企联合推广+农民低价买种”的模式,开创国内种业公益事业的先河。自2017年以来,累计帮扶43个村和29个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县,平台升级品种推广超5万亩,让2500多名农户年增收3万元以上;助力6家联合企业,实现自主品种五大区域21个省的覆盖,总产值超50亿。

  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滑雪技术监测

  “如影随行”为提升战绩而生

  白雪皑皑的滑雪场,90米的跳台上,北欧两项黑龙江省队运动员正在进行跳台滑雪专项训练。但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因为他们的脚下、身上多处关节被贴上了11个传感器……

  回忆起去年1月份的情景,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冰雪系教师孙艺宁告诉记者:“我带领学生,运用新研发的ESKI-滑雪技术监测器,对运动员进行了20天的专项监测与评估,为其提供技术优化方案,使运动员的跳台成绩得到显著提升。”如今,此设备的研发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

  当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曾培养出杨扬、王濛、刘佳宇等奥运冠军的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的师生们,却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根据我国近8届冬奥会奖牌统计结果,呈现出‘冰强雪弱’的特点,急需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冰雪技术问题。”孙艺宁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9年12月,在王永涛滑雪大师工作室和学院科研团队的指导下,学院启动ESKI-滑雪技术监测器项目,时为大一学生的汪珠望成为项目负责人,他们在孙艺宁等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去年1月,ESKI-滑雪技术监测器初级产品诞生了。随后,团队针对黑龙江、吉林、北京、河北等地的38家滑雪场和25家培训机构的5000多名滑雪者进行测试,不断改进设备。并对19名专业运动员进行跟踪测试服务,运动成绩提升率达100%,滑雪动作改善率达98%。

  “此设备攻克了传统监测设备不易携带、采集数据范围小等痛点,更加便携化、准确化,并且构建了滑雪技术运动参数模型。”汪珠望告诉记者。

  汪珠望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继续研制新一代产品,与滑雪服结合,更具灵活性与精准性;并利用5G互联技术,将头盔和蓝牙耳机相结合进行实时反馈。”

  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责任编辑:刘勇泽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