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朱自清 在哈尔滨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1-11-29 08:39 来源:黑龙江日报

朱自清在松花江上划船

  在哈尔滨虽然只有三天,朱自清却没有闲着。他对哈尔滨城市建设和市民风情如此细致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得以让今天的人们了解当年哈尔滨的风情风貌。

  哈尔滨是文化之都。哈尔滨的异域风情、冰雪世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扬州是个好地方,她的文明、文化、历史古城,在全国都很有分量。朱自清先生自称“我是扬州人”,他也曾在哈尔滨留下足迹,并撰写了《西行通讯》,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哈尔滨。

  短暂逗留

  1925年,朱自清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教学任务较繁重。按照清华大学的规定,教授每工作五年可享受公费出国休假一年的待遇。朱自清不是图休闲的人,出国访学是他多年的心愿。1931年夏,他决定借机去英国访学一年,既作一个身体上的休整,又可全面考察英国文化和欧洲文化,有这样的机会,亲身领略异域风土人情、山川名胜,开开眼界,岂不美哉!也许是心情迫切,他没有像早先留学人员那样漂洋过海,而是选择了陆路,这样能够更快抵达。

  上个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通车(南到大连旅顺,中转哈尔滨,北通西伯利亚),外国移民大量涌入哈尔滨,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异域风情和异国文化。走中东铁路,从哈尔滨乘火车取道俄远东地区,再从莫斯科转道欧洲,是最便捷的了。

  8月22日,朱自清和清华外文系助教李健吾、毕业生徐士瑚等,从北京前门火车站动身,经沈阳、长春,于24日晨抵达哈尔滨,26日下午乘火车离开哈尔滨。

  “北京旅馆”在哪儿

  朱自清在《西行通讯》里写道:“道里,我们住的地方。”日记里又写道:“寓北京旅馆。屋甚佳,价甚廉。”然而,在百度上,查不到哈尔滨的“北京旅馆”。感谢我的同事——朱自清先生的嫡孙朱小涛和朱自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王争琪、姜凌宇,他们找到在哈尔滨工作的朋友、记者、同学,反复查找资料。但是,针对这个“北京旅馆”居然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朱自清住在马迭尔宾馆(1906年建成,哈尔滨第一家涉外宾馆),那里还有他的挂牌(照片)。

  第二种说法: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同志提供了部分老照片和手绘地图,标明位于中央大街和二、三道街交叉口处的“(新)北京旅馆”,已拆建。认为此处是朱自清住的地方。

  第三种说法:查阅《哈尔滨市志》《哈尔滨俄侨史》《道里区志》,注明:北京旅馆,1922年创办于新城大街174号(今尚志大街212号),是当时哈尔滨一家较为豪华高档的旅馆,由俄罗斯人经营,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哈尔滨十大旅馆之一。2011年出版的《老街漫步——哈尔滨历史建筑寻踪》(作者阿唐)记述:该处建筑是“原北京饭店,建于1922年,解放后改为军人招待所。”

  一个文明有趣的地方

  经友人安排下榻后,朱自清便赴领事馆办理签证,逛中央大街(当时称中国大街),游特市公园、道外正阳街、太阳岛,并至松花江边划船,接受清华同仁公宴。

  朱自清以给叶圣陶写信的方式,为《中学生》杂志撰写《西行通讯》,报道途中的见闻。他把在哈尔滨逗留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感想详细记录在《西行通讯》中。

  他说:这至少是个有趣的地方。说到哈尔滨的外国人时,他说:道里纯粹不是中国味儿。街上满眼是俄国人,走着的,坐着的;女人比哪儿似乎都要多些。你黄昏后在中国大街上走,瞧那拥拥挤挤的热闹劲儿。这里的外国人不像上海的英美人在中国人之上,能和中国人混在一起,没有什么隔阂了。说到哈尔滨文化时,他说:这里有很高的文明,待一两个礼拜,甚至一个月,大致不会叫你腻味,再多可就要看什么人了。

  朱自清是一位见缝插针的人。无论是江南还是北京、无论是长沙还是在西南联大,他都把握一切机会,不会闲着,饱览美景美食。在哈尔滨,逗留时间虽短暂,也是如此。

  他是一位认定就干的人。在《西行通讯》的结尾他写道:“此信八月三十一日在西伯利亚车中动手写,直耽搁到今日才写毕。在时间上,不在篇幅上,要算得是一通太长的信了,一切请原谅罢!弟 自清,1931年10月8日,伦敦”。此信前后写了约40天,足见在他心里放不下这项“任务”。

  哈尔滨留给了朱自清一个“有趣的地方”的印象,朱自清留给了哈尔滨一位早期历史风土人情的忠实记录者。

责任编辑:刘勇泽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