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足不出户就能种田?“天下第一场”名不虚传 发布时间:2022-09-22 12:52 来源:黑龙江网

  “走进北大荒农业股份 开启探秘大农业之旅”主题采访活动的第二站,来到的是素有“天下第一场”美誉的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以下简称友谊分公司)。

  1954年12月21日,友谊农场第一任场长王操犁在荒原上亲手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那是一份无声的宣告——中国农业现代化将以国有体制、大机械化的崭新姿态出现在世界四大黑土带,北大荒的黑土地上。

  但接下来,友谊农场能否给国家增产粮食,能否为农场示范,能否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起推动作用?

  一切都是未知。

  沉默的风雪呼啸而过,或许,它们也早已看腻了死气沉沉的荒原,脚下的土地坚实而冰冷,似乎铁了心地拒绝一切生命的诞生。但王操犁相信,所有的垦荒队员也都相信,大家渴望已久的那场丰收就藏在脚下不远的地方。

  荒原变粮仓 科技进步是关键

  1998年11月,友谊分公司成立,到如今,农业机械的发展与建立之初相比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种好中国农机现代化的“试验田”的使命,依然是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不变的职责与使命。

  近年来,友谊分公司遵循自然和市场两个规律,依据地理状况、土壤条件和市场形势,确立了以中东部发展水稻、西部发展玉米为主的区域布局,高产高效作物面积占到总播面积的97%。

  在五区二站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若不是田地外围种了一圈树木勾勒出边界,置身其中真的仿佛来到一片金色的海洋。今年,友谊分公司围绕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水田面积2.5万亩,旱田面积2.5万亩;并围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打造四大核心区。

  无人机巡田、智能叶龄诊断、智能化育秧、智能灌溉、遥感变量施肥等技术措施应用能够推进机械化向智能化、无人化的转变;通过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有机肥替代化肥、保护性耕作等黑土地保护集成技术措施,推进农业固碳减排;推广种植业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成本更低、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现代化种植模式,提高农业质效和竞争力;借助北大荒品牌效应,融合生态、文化、旅游等元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优质产品,提升品牌内涵。

  友谊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公司今年的农机装备总动力已由2001年的15.59万千瓦,上升到45.6万千瓦,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9%;农业科技入户率达100%。初步实现了水稻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数字化、少人化,为全国提供水稻智能机械化生产新样板。

  智能管控 无人化农业生产不是梦

  来到友谊分公司数字农业中心,才算是切实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坐在办公室里种田”。

  几乎占了一面墙的展示平台上,只需轻点鼠标,农机作业轨迹就能呈现在眼前;一台电脑、一套系统,就能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产量评估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一部手机,就能查看水稻生长情况……从耕地、插秧、喷药、灌溉到收获。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调研时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北大荒农业股份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用信息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完成了智能管控平台建设,建成了百亩试验区、千亩示范区、万亩推广区;在万亩良田探索耕、种、管、收全过程农机无人化作业,尝试开启“无人化农业生产”新篇章。

  据友谊分公司副总经理苗得雨介绍,公司开展智慧农业建设,聚焦水稻生产种植全过程、全场景、全要素,建设有“农机管理、数字农服、技术培训、农情信息和科技创新”五个模块,聚焦精细化管理,为农业种植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构建智慧管理“一张图”。

  针对作物生产管理的各环节,公司建设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对每个环节的环境、作物等各类参数进行全面感知,构筑农业生产大数据中心,为生产决策、执行提供数据支持。平台通过调用AI模型库进行深度学习分析,形成病虫草害长势等方面的处方图,为施肥、灌溉、植保、灾害和农机作业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和预警预报服务。农业大数据经过农业大脑分析处理后,下达农事活动执行指令,由智能农业机械完成作业的过程。最后在智能反馈中,对农机作业情况进行反馈,不断校正智慧决策和智能执行,让人工大脑更精准更聪明。

  “智慧农业管控平台的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解决了当前雇工难的问题,提升农业生产作业效率和农业生产收益,帮助农户提高了收入。”苗得雨说。

  好土种好粮 多措并举守好“饭碗田”

  黑土地是珍贵的耕地资源,也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命根子”。近年来,友谊分公司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破解黑土地变“瘦”、变“薄”、变“硬”问题;以黑土耕地保护“田长制”为基础,设立四级田长,采取自上而下的考核体系,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切实做到保护黑土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效益提高。

  据统计,友谊分公司上半年投入科技资金1000余万元,重点推广水田自动驾驶应用面积52万亩;大豆免少施肥技术应用面积40万亩;水稻侧深施肥应用面积34.6万亩;水旱田精准施肥技术应用面积33万亩;卫星平地技术应用面积25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应用面积18万亩;旱平免搅浆技术应用面积5万亩。

  为监测耕地质量,友谊分公司建立数字农业综合管控平台,形成黑土地的大数据。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防洪、治涝、灌溉和渠相通、路相连的农田水利体系,不断提高农田防灾减灾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54万亩。

  同时,公司还坚持用养结合,不断加强科学轮作等农艺措施应用,坚持“玉-玉-豆、玉-豆-经”轮作模式,每年轮作面积达45万亩左右,有效解决了土壤板结、重茬减产等问题。在耕作技术上,旱田推行秸秆碎混还田模式进行保护性耕作;水田推广翻耕为主、旋耕为辅的耕作技术,开展旱平免搅浆技术,避免春泡田过度搅浆对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2022年,分公司又创新黑土地保护措施,将畜禽粪污转化成有机肥料,施用粪肥2.3万吨,还田作业达1.4万亩。

  除此之外,友谊分公司还与中科院联合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项目,积极探索全国首例玉米坡耕地“等高种植”技术。经过试验分析,与直垄耕作方式比,实现了减少水土流失量30%、减肥15%、增产5%、亩均增效230元的目标。苗得雨介绍说,分公司还积极开展“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与地力提升、寒地水田地力提升与抗逆丰产、黑土地保护与智慧农业融合发展、多要素立体监测与模式成效评价”五种模式研究示范。

  从莽莽荒原到万亩良田,从外界助力到自主研发,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携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未来,友谊分公司也将继续致力于将科技服务融入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中国饭碗始终盛满中国粮食,为农业航母粮食基地建设增加智能砝码。(通讯员 张克华 记者 王林曦)

责任编辑:张宇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