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原创】用爱心照亮前程 发布时间:2017-11-20 20:21 来源:黑龙江画报

  酒店有“五星级”、景区有“AAAAA级”,你知道有“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吗?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被中共黑龙江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

“郭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自1988年成立以来,截至2016年底,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累计募集社会捐款近2.67亿元,资助贫困学生21.8万名,援建希望小学731所,捐建希望厨房120个,捐建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198个,培训乡村教师5745名,表彰乡村教师521名。

  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杜晶从一线工作岗位走到管理岗位。12年的工作历程,让她见证了太多的感动。

  200多个孩子的“郭妈妈”

  “我最最可爱善良的孩子们:你们好吗?距离上次在东北相见,一晃又过去5个多月。这5个多月里,你们的一张张笑脸总是会像放电影般从我的脑海中一一划过。看着你们的名字,回想着咱们在一起说过的话,一切就仿佛发生在昨天一般,历历在目……”

  写这封信的是一位施恩不求报的人。而孩子们的一声“郭妈妈”,道尽了彼此间最真、最浓、最亲的爱。

参加公益活动,做志愿者成为王玉林生活的重要部分。

  2007年,在江苏常州经营一家礼品文化用品公司的“郭妈妈”到黑龙江办理业务,偶然在一所希望小学目睹了家庭贫困的孩子在生活求学方面的种种困难。她通过多方咨询最终联系黑龙江省青少年基金会,个人捐款30万元设立了“禅明奖学金”,以资助100名刚考入重点高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

  从那一刻起,她多了一个让她深觉责任之重的身份——100个孩子的母亲。这100个孩子成了“郭妈妈”心底最深的牵挂,仅给孩子们写信就有700余封。

  2010年,“郭妈妈”再一次启动“禅明奖学金”,又资助了100名家庭贫困学子完成高中三年学业。可是,2012年,“郭妈妈”的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问题。她从事的礼品行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囤积了三百多万元的货物。她没有能力继续启动第三次“禅明奖学金”。“ 孩子们,你们会怪我吗?想着你们,我的心就揪了起来……”千里之外,她请孩子们原谅。

  2015年3月,距离高考仅有70多天,“郭妈妈”从常州赶来黑龙江,专程看望她的这群孩子们。她先后奔赴五常市、铁力市、伊春市、讷河市、富裕县,到孩子们就读学校进行高考前的鼓劲、减压。她张开双臂,一一拥抱这些拥有梦想、渴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孩子。那时,她不再是征战商场的企业家,不再是撑起事业和家庭的女强人,她只是一位疼爱孩子、望子成龙的母亲。她对孩子们说:“你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郭妈妈”在孩子们心里是温柔善良、和蔼可亲、博学多思的,虽是女子却有着不输于男子的豪气。“郭妈妈”送给学生小李的那本书《弟子规新说》,小李一直珍藏着。书上有“郭妈妈”亲笔题字:“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这四个“好”,正是“郭妈妈”一生坚守的信条,也是对她的孩子们的殷殷期待。

  十年间,用755400元捐款资助了274名禅明学子,并给孩子们写了700余封信……这些不单单是一串串简单的数字,而是孩子们一个个被点亮梦想的希望,一个个在温暖中成长的青春力量。

王玉林讲述自己的公益志愿服务。

  奔走在希望路上的保管员

  王玉林是一个仓库保管员,尽管工资不高,可当他从报纸上得知黑龙江省希望工程开始实施,就跑到希望工程办公室捐了20元钱,成为黑龙江省希望工程捐款第一人。此后,王玉林成为一名志愿者。

  作为志愿者,王玉林可不是新手。早在1982年,他就志愿照顾两位老人,后来成了36位老人的“儿子”。现在,他又把这份爱分享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成为了“异地爸爸”,在王玉林的书架上,至今保存着20余封笔迹稚嫩的感谢信。

  为了联合更多人能够献出爱心,王玉林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志愿者队伍。

  2011年冬天,有两位市民打电话找到他说,要参加希望工程“爱心大礼包”活动,为贫困地区孩子送保暖用品。于是,王玉林先拿着这两位市民的捐款送到希望工程办公室,购得两个“爱心大礼包”,再跑到邮局将大礼包寄出,最后,又将邮寄收据返给两位市民……就这样,“王玉林能替咱们捐款”在志愿者中传开了。于是王玉林就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骑着自行车,取钱、捐款、送回收据和证书。

  也是2011年的冬天,王玉林的邻居找到他说,自己女儿常成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准备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0元捐给“希望工程”,但由于工作原因不能自己去捐,希望王玉林能帮忙转交。王玉林就按照约定,每月19日之前,到常成父母的摊床前取到常成的捐款,然后捐到“希望工程”,再将捐款收据和证书送回摊床前。

  王玉林帮办捐款的信誉度越来越高。王玉林说,他跑腿替人捐款数额虽然不多,可捐款涉及的爱心市民很多,一些捐款人每月的工资只有七八百元,却有着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在替他们跑腿捐款的同时,自己也被爱心感动着。

 

任晓芹将爱心“接力棒”交到受助人黄德举的手中,他用行动育人助人。

  让爱与希望延续

  拜泉县农村信用社的黄德举在自己的婚礼上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捐助他读书的良师益友任晓芹。黄德举婚礼前夕,任晓芹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带着一家人的祝福乘坐飞机,从山东飞到哈尔滨,再转汽车前往拜泉县。如此,只为实现当年的一句承诺。

  九年前,由于家庭生活困难,黄德举在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家中再无力让他继续读书。读高一的黄德举多么渴望读书,是书本让他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他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家庭的未来。

  就在失学边缘的时候,任晓芹通过黑龙江省希望工程资助了黄德举。得到资助的黄德举给任晓芹写了一封感谢信,按照任晓芹在黑龙江省希望工程捐助人登记簿上留下的地址邮寄过去。他只想感谢任叔叔的帮助,也不知道这封信是否会邮到任叔叔手中、是否能等来任叔叔的回信。

  不久后,他惊喜地收到了任叔叔的回信,信中不仅写满了鼓励的话语,还留下联系方式和详细的家庭住址,告诉他有事情就给任叔叔打电话。

  九年里,任晓芹一共资助14位贫困学生,捐款累计2.7万元。他在帮助学生们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在生活和心理上给予鼓励、引导。

  黄德举在任晓芹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黄德举曾对任晓芹说过:“等我结婚,您一定要来。”黄德举想告诉任叔叔,

  “ 我长大成家了,也可以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任叔叔如我的父亲一般,在我成长路上指引着我走正路、做好事、当好人!”

  1985年5月,任晓芹离开黑龙江到山东省广饶县工作,一家人就在那里生活定居下来。30多年来,任晓芹每年都要回到黑龙江这片他学习成长、工作生活过六年的沃土看一看,闻一闻黑土的味道。2007年,任晓芹为了感恩养育过他的黑土地,他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每年过生日的当天向黑龙江省希望工程捐款3000元钱,用于资助省内家境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直到他的生命结束。

  任晓芹的善举,不但让黄德举完成了学业,还在他的心里种上了善良的种子。黄德举接下这份接力棒,要将爱心传递下去。他说,现在自己的工作稳定了,也要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后每年的6月6日结婚纪念日将成为爱的传递日,夫妻二人都会通过黑龙江省希望工程资助一名家境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传递爱与希望。

  爱从未被遗忘,也不会缺席。每年都有新人加入到“希望工程”,还有一些受捐助者,他们已经长大,羽翼渐丰的他们不忘感恩,反哺社会,也成为了新的捐助人。爱心被传播与传承,这条爱的河流就会涓涓不息。

  这些平凡人,在生活中节约下点滴,汇聚成爱的河流,滋润着的幼苗,用爱心照亮了无数孩子的前程。

责任编辑:翟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