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原创】“鹅爸爸”黄继东 发布时间:2018-01-16 14:06 来源:黑龙江画报

  雪从绥化市青冈县民政镇沿河村的山冈上铺下来,一直绵延到冰面。天地相连,山冈、树木、枯草像是白纸上的褶皱。恍惚间,似乎地上的点点白雪在动,又有嘎嘎的叫声从远处隐隐约约传过来。细看才知道,那是一大群白鹅在雪地上振翅、引亢。

  排列整齐的种蛋。

  刚出生的鹅雏。

  黄继东的种植鹅养殖基地。

  雪地上这些都是种鹅。这三千多只鹅,白如雪歌如雁。到村里打听一下就知道,这些都是继东大鹅养殖合作社的“宝贝”。如果是在6月份到这来,白雪不见踪影,冰面变成了水面,水面上将会有很多鹅雏在撒欢,一只只,黄灿灿、毛茸茸,甚是可爱。

  合作社的董事长黄继东,是一位地道的农民。他在外出务工的时候,学习了大鹅的孵化、饲养技术。2002年,他觉得自己的孵化技术和管理掌握的差不多了,对市场也有了一定了解,就回到了家乡青冈创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建起了沿河村这片以孵化为主的白鹅基地,成为了“鹅爸爸”。

  创业之初,黄继东拿着打工赚的钱,又加上从亲戚朋友处借的钱,购置了两台孵化机,租用村里闲置的厂房开办了鹅雏孵化场。创业的艰难远远超出他的想象,种蛋没有来源,他就走进村屯去农户家收购,最远一天往返3个乡镇200多公里。最灰暗的是,他花掉凑来的钱,却发现收上来的居然不是种蛋。黄继东强忍眼泪,3元一个收上来的鹅蛋1元一个甩卖了。好歹凑够了装机蛋数,又起早贪黑的观察,终于盼到鹅雏叨结、破壳。其间,黄继东只要遇到会土法孵化的老太太都虚心请教,又买了很多关于孵化的资料细心研究,认真做孵化记录,总结经验。

  技术学会了,管理跟上了,蛋变成鹅这一步完成了,鹅雏越长越好,年产两三万只。可是,黄继东不敢继续扩大生产,因为销路打不开,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很低。怎么扩大企业知名度,把鹅雏卖出去?黄继东想到做广告。为了节约成本,他出去收种蛋时带上一个油漆桶和一把小刷子。跟各村里的村民商量好,到时候给他们多抓十只雏鹅,很多淳朴的村民同意他在自家外墙上写大字、刷广告。

  只刷广告还不行,黄继东买来各种禽类养殖刊物,从上面获得行业会议的消息。无论在哪开会,只要能去都去。每走一次的路费、报名费、食宿费几乎花掉了他打工时一个月的工资,可他并不吝啬这笔开支。

  分析各种市场消息,黄继东调整着每年的孵化量和饲养量,赚的钱也逐渐多起来。2005年,黄继东把目光放在网络推广上,开始和网络搜索合作。通过对同行的了解和调研,他把搜索广告时间段锁定在8点后、21点前,又把地域锁定在黑龙江地区。这样有针对性的投放既为他节省了费用,又能在生意的辐射范围内达到推广效果。做好了一切准备,黄继东决定扩大生产。

 

  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黄继东计划着再建一间孵化室。

  2005年,黄继东买了块500多亩的草地,进行“草原放牧”。当时养1000多只鹅都能被称为“养殖大户”, 黄继东一下就养了2000多只商品鹅。他看到了养鹅市场的曙光,决定背水一战,把全部的钱都投了进去。2006年,为了提高效率,他又花三万两千元买了一辆面包车,方便收种蛋和送鹅雏。这一年,一只鹅能挣十几、二十几元,黄继东第一次感觉到,赚到的钱除了够花,兜里还能有余钱了。

  黄继东和妻子记录种蛋数量。

  每天黄继东都能接到四五百个咨询电话。

  到了2007年,青冈县建了冷冻加工厂,收货量大增,养一只鹅的纯利润达到50元钱,养鹅户一家一年能赚两三万元。养鹅赚钱,就会有更多的农民养鹅,鹅雏就更有销路。黄继东通过简单的逻辑嗅到发展的信息。冬天,他又租了第二间厂房,购进新设备,到了第二年鹅雏孵化出来,一次就卖了30多万只。

  盖厂房、进设备,准备充分的黄继东抓住了每一个机遇。现在,他拥有3000只种鹅、6000只商品鹅,两个现代化数控车间,孵化量每年能达到180~200万只。

  黄继东为鹅添加饲料。

  “种蛋选不好,睡不着觉;鹅雏卖不出去,吃不下饭;鹅得了病,比自己得了病还难受。”回想创业路,黄继东非常感慨。“没有不行的行业,只有行业里不行的人。我既然当了这个‘鹅爸爸’,就不能让人说不行!”就是这么朴实的道理,让黄继东倔强地坚守着,把一份信念干成一项事业。

责任编辑:翟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