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这一年,赫哲文化旅游火了 发布时间:2017-06-26 15:14 来源:黑龙江画报

  编者按:2016 年 5 月 24 日,一场喜雨滋润了八岔村的土地,习近平 总书记的到来更如春雨般滋润了八岔村赫哲族同胞的心田。 “我的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一句简短的话语,意义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微风细雨中来到八岔村,为赫哲族同胞 送来了温暖与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说 :“赫哲族虽然人口较少, 但看到你们生活欣欣向荣,后代健康成长,文化代代传承,为你 们感到高兴。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团结一致, 共同发展进步。” 一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到来的场景仍在八岔村的赫哲族同胞心里,不会忘记。“当时下着雨,我们就在这儿跟总书记握 的手,大伙一激动扔了伞就围过来了,他一边握手一边给大伙打 伞。”在同江市八岔村文化广场旁,65 岁的赫哲族老人尤秀云笑 着说,“总书记特别平易近人!”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赫哲族群众,激发了全体赫哲族人民加快 发展致富奔小康的热情。502 名村民在奔向幸福的路上,实现着 新的跨越。

  这一年,赫哲文化旅游火了

  赫哲族冬捕节航拍。

  尤明国坐在自己家小旅馆的沙发上,喜滋滋地笑。“你看看,这一早上爬我身上3只喜蜘蛛,不知道又有啥好事儿了。”说着,他伸开大手从裤子上捏起一只小米粒大的蜘蛛。“从去年总书记来到现在,我们赫哲族老百姓可真是火了。生活有奔头,致富有希望,这传统文化也能保护传承的更好了。”

  2016年5月24日,是尤明国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日子,他陪在总书记身旁,总书记对赫哲族同胞的关怀,对赫哲族文化的关注,让他很激动。而最令他兴奋的一句话就是:“我来了,你就火了。”尤明国知道,这个“你”就是赫哲族同胞。

  尤明国。

  仅有五千余人的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赫哲人以渔猎为生,主要聚居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鱼皮衣、鱼皮画、说唱民族故事的伊玛堪等民族文化。赫哲族有语言,却没有文字。口口相传,曾是这个民族记录历史变迁与民俗风情的唯一方式,现在在八岔赫哲族乡,普通人也自觉承担起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八岔赫哲族乡举办大马哈洄游节。

  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吴桂凤是土生土长的八岔赫哲族乡人,是传统说唱艺术“伊玛堪”的传承人之一。在她这个年纪的人看来,说赫哲语从小就会的,父母说赫哲语,孩子耳濡目染渐渐地也跟着学会了,可是当下年轻人没有语言环境,会说赫哲语的并不多。“过去,我愿意教,可孩子们却不愿意学!”吴桂凤说。

  吴桂凤和伊玛堪传习所里的姐妹们演唱《总书记来到八岔乡》。

  一年来,吴桂凤发现,找她学唱“伊玛堪”的人多起来了。原来,总书记来到八岔赫哲族乡,让八岔赫哲族乡出了名,也让年轻人认识到赫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性。

  眼下的八岔赫哲族乡,传习所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吴桂凤也成了乡里的“名师”,她在乡里开办的伊玛堪传习所里担任“老师”,让伊玛堪和赫哲语传承下去。乡里组建了八岔民间表演团队编排和演出地方特色的民族歌舞,演员还参加了央视星光大道以及著名赫哲民族歌舞史诗《乌苏里传歌》的演出。

  吴桂凤和老姐妹们正在组织一场文艺汇演,她要和姐妹们演唱一首新歌——《总书记来到八岔乡》。

  赫哲族文化是多样的,为了弘扬赫哲民俗独具特色的风情魅力,八岔赫哲族乡还开办了赫哲手工艺品培训班,培训手工艺品能手50多人,研发制作精品鱼皮画、鱼骨挂件等手工艺制品。

  王海珠就是一名手工艺品的能手,她一直在自己的手工作坊里制作鱼皮画、鱼皮衣售卖。从总书记来到八岔赫哲族乡之后,她从小手工作坊里走出来,创办了手工合作社,她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我也想带着闲在家里的女同胞致富。”就这样,王海珠请了几位赫哲族手工艺品老师,免费教学员,开网店卖成品。连驻地的“爱民模范连”官兵每周二也来学习做鱼皮画。

  赫哲族文化火了,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兴旺。人们慕名而来,想看看总书记关心的赫哲族是怎样生活,想走走总书记来时的路。很多人来时只想看看,到了却爱上了这里。冬季打猎,夏季捕鱼,燃起篝火,品着鲜鱼,听上一段伊玛堪,多么惬意自在。游客来了,八岔火了。2016年,八岔赫哲族乡举办8项活动,累计接待游客共2.9万人次,过夜游客2000人次,实现旅游纯收入150多万元。

  吴桂凤家窗外晒着柳蒿芽,准备寄给北京的四姐,四姐离乡多年,就好吃这口家乡味儿。吴桂凤说,四姐还爱吃家乡的鱼,那是赫哲族传统的美食,用生鱼片拌凉菜那叫刹生鱼;用炭火烤焦外面一层皮,里面还留着生,那叫塔拉哈;炒鱼松那在赫哲族叫炒鱼毛……现在赫哲族传统文化火了,连吃鱼都火了,总有游客来村里说要吃鱼呢。

  八岔赫哲族乡党委书记高学智(左)研究汽车露营设计图。

  不只在八岔赫哲族乡,到了同江市和相邻的抚远市,甚至更远的饶河县、建三江垦区,只要是三江流域都流传着赫哲族的食鱼文化。最正宗的当然还是在“八岔”,金窝窝引来金凤凰,八岔赫哲族乡火了,也引来了旅游公司谈合作。

  尤明国此时就坐在自家的小旅馆的沙发上,等着两家旅游公司负责人来谈合作。尤明国的家庭旅馆有118平方米,楼上楼下共三间卧室,去年收入1万多元。尤明国说,这一万多元就是偏得的,客人来了住一夜就走,做旅馆也不耽误自己住。

  家庭旅馆的收入得益于八岔赫哲族乡文化旅游的发展。

  王海珠在合作社里教学员制作鱼皮画工艺品。

  王海珠在合作社里教学员制作鱼皮画工艺品。

  2015年,八岔赫哲族乡借助赫哲族文化资源开始发展旅游业,2016年总书记的到来为旅游业打开了新出路,旅游产业全面铺开。八岔赫哲族乡副乡长孙中馗介绍说,自从总书记来后,很多游客自驾游来重温总书记走过的路,来看看赫哲族文化,买上点鱼皮手工艺品,还有来体验渔猎文化。针对游客需求和八岔赫哲族乡自身特点,八岔赫哲族乡开展了文化节与常态路线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旅游业,并精心设计了“追随总书记脚步、赫乡民俗体验游”和“踏察生态八岔岛、湿地游江和滩地渔猎体验游”等旅游线路,还成立了“赫哲部落旅游文化有限公司”。

  2016年7月末,八岔渔猎文化节当天,近万游客涌入八岔,尤明国和其他家庭旅馆应接不暇,好客的赫哲族人家把客人请到家里,更有游客开车露营。9月初,大马哈洄游节上,又有几百名游客来捕猎大马哈鱼。2017年1月,八岔赫哲族乡举办了首届科捕文化节,七八千人聚集八岔十里泡。

  2017年,黑龙江省民委又为八岔赫哲族乡争取财政资金建设“二道河子汽车露营中心”。到二道江滩地与渔民一起体验界江捕鱼生活,并在网滩野炊享受自已的捕鱼成果,捡江石、寻玛瑙,住地窨子。傍晚映着晚霞篝火烧烤,与赫哲族同胞载歌载舞,感受赫哲族渔民的原始幸福生活,渔歌唱晚。

  赫哲族同胞开发文化特色,利用地缘优势,不辜负总书记对赫哲族的牵挂和嘱托,脱贫致富,保护文化,着实火了。

  八岔村家庭旅馆。

责任编辑:翟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