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构建转型发展“新智库” 伊春人才驿站为经济转型发展助力 发布时间:2018-09-13 13:57 来源:黑龙江日报

  友好人才驿站驻站专家、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委员会葡萄牙分会专家组委员、博士与博士后导师孙宝山教授(中),在友好寒地小浆果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科普与研究实践基地了解小浆果(蓝莓)秧苗的长势。

  黑龙江日报9月13日讯 伊春市率先在全省提出建立人才驿站,确立了“1+6+N”人才驿站建站思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创新实践,五营森林食品、友好浆果、桃山旅游、中心医院医疗4个人才驿站分站已挂牌试运行。“1”即建立市级人才驿站总站1个;“6”即总站下设研发基地、园区企业、学术论坛培训、分类管理、生活居住、休闲疗养6大服务区;“N”即充分挖掘各地各单位地域优势、产业优势及基础设施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人才驿站分站,到2020年实现各县(市)区(局)人才驿站全覆盖。

  构建转型发展“新智库”

  8月的伊春友好区万亩蓝莓园,满眼翠绿、生机盎然,一株株长势良好的秧苗孕育着产业发展新希望。黑龙江伊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海鸥像农夫一般,穿着胶鞋、戴着草帽、挽着裤脚,在地里一棵棵看长势,不停地拿着手机拍照,不时地发送着微信。原来他正向友好人才驿站驻站专家、东北农业大学的霍俊伟教授通过微信请教蓝莓苗生长的技术问题,看到霍教授回复的一条条“对症下药”的实用信息,于海鸥的脸上洋溢起像吃了蜜糖一般甜蜜的笑容。“这个人才驿站建得好,专家服务真给力,让我们不出家门就能与专家‘面对面’解决技术难题。”

  按业建站、因需建站、有针对性地靶向引进区域外急需短缺人才,是人才驿站的一大特色。各人才驿站根据自身特点和产业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明确自己需要哪些领域、什么层次的人才,绿色化转型发展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人才驿站就引进什么样的人才,有效避免了“引非所需”“引而不用”“用非所长”。

  友好浆果人才驿站从今年年初建立到现在,就吸引了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委员会专家组委员孙宝山教授,清华大学生物科技专家刘铮教授、化工专家蒋国强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食品专家王振宇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专家胡小松,东北农业大学果树专家霍俊伟教授等180余名专家先后入驻,还有6名硕士研究生和24名本科毕业生相继进驻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友好人才驿站建成了以蓝莓为主导产业的各类高端人才数据库、企业人才需求动态数据库和高端人才对接信息服务平台的“两库一平台”,精准对接国内外高端人才,实现技术需求与科研成果的无缝对接,为友好区乃至全市浆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五营区举全区之力建立森林食品人才驿站,整合五营宾馆、桃源山庄、山乡农家院、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丰林自然保护区、老黑山地质公园、自在香里山水田园综合体、老年大学等资源为人才提供最好的食宿,最优越的办公条件,最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最贴心的休闲、商务、疗养、康健等服务,解决人才柔性引进和智力服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使人才感到回家的温馨,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搭建广阔平台,使五营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走进五营人才驿站办公服务区,呈现在眼前的是装饰一新的专家工作室、现代化的多功能培训室和洽谈室,完善的配套设施让人耳目一新。创新项目展示区,陈列着未上市的北药资源开发、蓝莓小浆果等最新技术成果,科技底蕴和现代气息扑面而来。驿站聚集了本学科领域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及学术影响力的驻站专家135名,专家名单中,中科院傅伯杰院士赫然在列。与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省农科院小浆果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实行合作共建,吸引了中科院地理所赵恒田团队、东北林业大学沈海龙团队、黑龙江大学冯国军团队、东北农业大学张秀玲团队、中国林科院许洋团队等团队入驻。

  桃山旅游人才驿站现有驻站专家177人,并与省艺术职业学院、伊春林校、伊春技师学院、伊春职业学院、佳木斯技师学校、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开展旅游服务管理专业、餐厅服务员职业技能服务、林下经济、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等论坛、培训、商务洽谈活动。组建科研团队5个,建立科技研发基地5个。

  伊春市医疗人才驿站由市中心医院牵头并负责承建,负责建设及日常运行管理。同时与市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共建合作层,负责共同引才引技引智,围绕医疗卫生专业开展系列活动。医疗人才驿站共有涉及32个专业的368名域外专家和7个科研团队入驻,与哈医大附属四家医院、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建立医联体及协作医院。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岭上建“站”带来人才汇聚。目前,全市已柔性引进驻站人才800余名。

  架起人才企业“互通桥”

  坐落在五营区的忠芝集团是伊春市的明星企业,近年来,在蓝莓饮品领域做得很好,产销两旺,但想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技术支持和产品研发上就显得有些乏力。

  五营人才驿站在成立之初,就分别深入区内忠芝集团等森林食品加工企业调研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并且精准聚焦、对症下药,不断促进专家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人才驿站成功地架起了“人才——产(企)业”对接的“互通桥”。

  东北农业大学的张秀玲教授现在是五营人才驿站的“金牌”专家,几乎每个月都会到驿站工作几天,用她的话说,“五营这里山好、水好、人好,驿站更好,服务贴心,从繁杂的科研中脱身出来,呼吸着中国好空气,精气神都有提振。”

  不求调来、但求能来,人才驿站以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引才用才方式,精准为产(企)业提供最迫切、最急需的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友好人才驿站促成中国农业大学胡小松专家和国际食品科学院罗云波院士与伊春市丰园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签署开发合作协议;黑龙江大学农学院油豆角试验田已落户友好曙光村;东北林业大学与伊春市千卉林木育苗有限公司签订了寒地花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议;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友好人才驿站签订了露地菊花卉种植基地协议;五营森林公园与广州乡土乡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田园综合体伊春旅游新亮点项目》合作协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东北森林区生态保护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示范”核心示范区落户于五营;黑龙江大学农作物研究院冯国军团队与五营九天公司合作转化油豆角新品种黑大紫冠油豆角温室延后标准化示范栽培种植项目,目前种子已萌发正陆续出苗,试种成功后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

  人才带来项目,引来科研团队,同时在伊春催生了一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人才驿站功能充分释放。到目前,全市通过人才驿站促成的人才、科研团队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近20个,与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研发与推广中心、实践实训基地、合作研发平台、创新联盟14个;吸纳科技示范基地25处。

  打造创业就业“孵化器”

  人才驿站的建设运行,不仅助力当地企业发展,同样也肩负着带动创业就业的功能,助力创业就业也是人才驿站的一大亮点。在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人才驿站充分发挥整合创业就业资源优势,汇聚发布创业就业利好政策,让创业者更加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尤以大学毕业生人群最为显著。

  何兆冰是友好区人,大学毕业后在就业选择上一度陷入迷茫,几次想独自创业却没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在得知家乡建立了人才驿站,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毅然地带着爱人回到家乡,并与人才驿站签订了入驻协议。在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伊春市雪海林原商贸有限公司,开起了自己的俄罗斯山特产品商店,今年又扩大了规模,建立蜂蜜提纯、即食木耳加工厂,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如今的他,面对记者的采访十分感慨:“感谢友好人才驿站,让我搭上了政策红利的顺风车,享受了‘十免三扶’的政策支持,解决了万事开头的这个‘难’。现在企业稳步运行,实体店销售向好,线上销售正在推开,盘算盘算家底,今年可以大干一场。”

  五营区则是将目光锁定在大学生就业方向上,他们力量下沉、工作下沉、人员下沉,区委组织部与各个社区建立紧密联系,但凡居民家中有在读大学生、新近毕业大学生的家庭均被列为走访对象。工作人员带着一份真诚、拿着区委专门出台的《五营籍大学生就业招聘优惠政策》逐家走访、入户对接,将“鸿雁归巢”行动切实落到实处。并且大力优化“安才”工作环境,为符合条件的人才分配公寓,解决考录或选聘到五营区工作的人才和大学生住房问题,使人才“引得进”与“安得下” “留得住”同步推进,不断提升五营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营区通过一系列精准的、高强度、点对点的实际工作,目前,已有26名五营籍大学生“鸿雁归巢”,被充实到多个重要岗位,20多名五营籍创业者回乡发展,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各地通过人才驿站这个平台创新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发布各类实用信息。全市设立人才驿站微信公众号3个,累计发布人才供求信息560条,人才相关政策49条。通过对外发布招聘信息和人才政策,成功选聘博士1人、硕士2人,分别担任相关学科带头人,真正让人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责任编辑:翟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