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追剧7天看瞎眼 熬夜看手机注意3点 发布时间:2018-10-12 08:45 来源:99健康网

  彻夜抱着笔记本狂追热门电视剧,一女子追剧7天“看瞎眼”,到医院检查竟然得了“眼中风”。

  家住武汉百步亭小区的丁女士是一名文员,国庆假期,她彻夜抱着笔记本狂追热门电视剧。10月7日,丁女士感觉左眼视物模糊。次日一早,她发现只能勉强看到人影,原本1.2的视力几乎失明。她随后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就诊。

  眼科医生检查发现,丁女士视力突然下降是由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俗称“眼中风”。原来,丁女士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用眼过度,加之气温下降血管收缩,血栓堵塞视网膜中央动脉以致“眼中风”。好在她就医及时,有望恢复视力。

  该院眼科主任项奕介绍,“眼中风”表现为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导致失明。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暂时性视力好转,误以为无需治疗,结果错失时机,最终出现不可逆的失明。项奕提醒,长时间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对眼睛伤害很大,如果非得看手机,最好打开台灯,每次不要超过半小时。

  夜晚看手机的危害:

  伤害眼睛。黑暗中看手机的光即使很微弱,缺相对来说是强光,眼睛无法适应这种巨大差异,容易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伤害关节。很多人为了舒服,躺在床上用不正确的姿势长时间看手机,造成关节充血等,容易损害关节。

  难以入睡。睡前大脑已经进入了休息准备状态,但玩手机用意识强制性地把大脑从入睡状态变成兴奋状态,当放下手机后就难以入睡了。

  影响精神。在没有灯光的环境下,视神经更加兴奋,消耗更大,会造成第二天早上视力模糊、思考力下降的情况。

  损害手机。手机经过一天长时间的运作,需要一个晚上的缓冲期来进行保养,如果继续高强度地使用,则降低手机的寿命。

  要想晚上惬意的看手机,应遵循以下三条:

  第一,房间里最好有一个背景光,同时把手机的亮度调得暗一点,尽量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第二,用眼过度时,离开屏幕五分钟,看看远处或者眨眼睛,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最后,除了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外,经常食用绿叶菜、动物肝脏、胡萝卜等,有条件的可以适当补充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叶黄素(Lutein)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蔬果中的类胡萝卜素,存在于人体的很多部位,人眼中含量最高,也是视网膜最重要的营养素,有以下功效:

  1、过滤蓝光,增进视力:叶黄素是强效抗氧化剂,可帮忙过滤掉蓝光,降低色差,使视力更精准。

  2、消除紫外线,预防白内障:叶黄素可以增进水晶体的抗氧化能力,吸收和消除阳光与自由基的伤害,延缓或防止白内障的发生。

  3、保护视网膜,确保视觉清晰:叶黄素能避免视网膜在吸收光线的时候受到氧化伤害;并可保护眼睛的微血管,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4、预防青光眼、黄斑部退化等眼疾:叶黄素可降低眼球蛋白的氧化强度,摄取量越大,青光眼发病率就越低。黄斑部病变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主因。经试验证明,叶黄素可以帮助老年退化性黄斑症病患改善视力。

  这些行为也会造成眼睛失明

  1、 吃过多甜食

  甜食的特点是含糖量高,吃甜食会危害视力。对于儿童来说,吃太多甜食会影响眼睛发育,让眼球中的晶状体出现改变,不能复原,导致近视的发生。

  那么,甜食究竟怎样引起失明呢?甜食中的糖在人体内代谢时需要大量的维生素参与,尤其是对维生素B1、B2 的需求高。大量吃甜食导致体内维生素的缺乏,对眼睛的上皮组织健康造成威胁,眼睛疲劳、眼角膜充血,甚至是视神经发炎。大量的甜食还会导致体内钙缺乏,吃糖导致的缺钙会引起晶状体弹性变差。不能恢复,从而引起眼轴变长,出现近视,或者高度近视。所以,更是引起眼睛失明的原因之一。

  2、喝酒

  酒精对神经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喝酒之后其中的乙醇容易导致视力神经萎缩。而假酒中的甲醇更会导致失明,甚至威胁生命。接下来,喝酒会导致眼睛充血,出现酒弱视。喝酒的人眼睛会红,是因为酒精具有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导致眼睛充血,伤及视网膜。三高人群更会因为饮酒引起眼底充血,出现视力下降,甚至是失明。

  3、吸烟

  烟也是引起眼睛失明的原因之一。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多达几千种,其中的有害物质如甲醛、氮化物、氰化物等,这些对眼睛有直接性的伤害。在吸烟时,烟中一氧化碳会降低血液中的含氧量,视网膜对缺氧非常敏感,长期会导致视力神经发生病变。烟雾中烟焦油在体内代谢,会导致维生素B12的含量下降,视神经缺少营养,让我们应该有的视力不断降低。作为引起眼睛失明的原因,吸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眼压升高,让我们的双眼看不清楚。香烟中的多种有害物质还会引起血管收缩,凝结我们血液中的血小板,视网膜中的血管出现栓塞。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吸烟会引起眼底病变、眼底出血,十分不利于眼睛的健康,重者还会失明。

责任编辑:李宇璇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