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种木耳脱贫的刘全 发布时间:2018-11-01 16:15 来源:黑龙江网

  刘全正在打电话联系客户。黑龙江网记者 张博 摄

  “喂,李先生吗?您通过微信订购的5斤木耳我已经打包好了,待会儿就能发走,估计两三天就能收到,咱自己家种的东西绝不以次充好,价格还便宜,保准你尝完后悔买少了。”“孙老弟,你定的10斤木耳都给你打包好了,别看咱包装不咋地,但是质量好啊,送给朋友绝对没问题……”拿着手机不断联系生意的就是龙江县鲁河乡先锋村的贫困户刘全,现在是村里有名的“木耳专家”,通过种木耳不仅自己脱贫,还帮助很多贫困户脱贫摘帽,对此,刘全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看着自家院子里的两栋木耳大棚,刘全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刘全家里的布置虽然简单却很温馨。黑龙江网记者 张博 摄

  刘全望着这些挂袋木耳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黑龙江网记者 张博 摄

  今年43岁的刘全,家里有两个孩子,虽然从2016年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在数年前却是一位头脑灵活吃苦肯干的能人,农活上也是一把好手。1998年,妻子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病,家里的活儿几乎帮不上忙,女儿也只能帮着照顾妻子。“这些年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刘全的身上,我就像个废人似的帮不上一点儿忙。”刘全妻子一脸愧疚的说道。她得的这病常年不断药,家里的收入也就够买药、孩子的学费还有家里的生活开支,一点儿存款都没有。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本想着养羊挣点钱,没想到钱没挣到,两口子还感染上了羊布病,刘全一上火更是导致了视网膜脱落,一系列的变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导致家庭贫困。

  刘全像伺候孩子一样精心照顾木耳。黑龙江网记者 张博 摄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年农民,刘全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地和命运抗争。2016年,县乡提出产业扶贫攻坚规划,先锋村开始研究和探索木耳产业,头脑灵活的刘全将目光盯上了挂袋木耳,并在自家大棚内尝试性的挂了5000袋木耳菌袋。

  刘全正在采摘木耳。黑龙江网记者 张博 摄

  望着这些挂袋木耳刘全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黑龙江网记者 张博 摄

  村里人都笑称刘全照看木耳比看孩子都精心,刘全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也许靠着木耳家里就能脱贫致富,不精心怎么行?”知易行难,刘全每天掐算好喷水和日照时间,严格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不分白天黑夜的去照看,在晾晒时,光照时间都是按分钟掐算的,什么时候摊开晒,什么时候聚堆晒,都是清清楚楚的,所以当年产量十分可观,虽然生产时间只有短短2个月左右,木耳总产量却达到了400斤左右,在扣除相应的投入资金后,当年实际增收5000元。

  在一次次的摸索中,刘全逐渐掌握了种植经验的诀窍。2017年村里建设了有10栋木耳大棚的种植基地,由于他有种植木耳的经验,而且技术水平和实践均比较高,村里就聘请他到木耳基地担任技术员,同时负责日常的管护工作。从木耳大棚地基建设,到大棚框架及外围建设、木耳菌袋开口和悬挂、日常管理等等,面面俱到,不仅将基地管理的井井有条,更无偿的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其他管护人员。刘全在授课时还一直鼓励其他贫困户靠劳动去创造自己的生活,从思想上摒弃对政府和社会的依赖,在基地带领10多户贫困户积极劳动,学习并熟练木耳种植技巧,在自己增加打工收入的同时,也为其他贫困户提高了收入。

  刘全家新翻修的房子。黑龙江网记者 张博 摄

  “这就是我家新建的2栋标准化木耳大棚,今年大概能赚4万元呢。现在国家对贫困户的政策好,孩子上学、生病就医都有补助,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说起今年的收入和如今的生活,刘全笑得合不拢嘴。

  刘全家今年新建的2栋标准化木耳大棚。黑龙江网记者 张博 摄

  走进刘全家木耳大棚里,处处都能感觉到他对木耳照料的精心,水管、菌袋整齐划一,步道砖铺的格外平整,大棚里干净整洁,就连晾晒架都擦的一尘不染。村里的木耳种植户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大家常在里面分享木耳种植的相关知识,也在里面沟通种植和管护时遇到的困难,只要群里有问题,只要是刘全懂得的内容,他从来都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如果他有什么新的见解和思路也在里面和大家分享,大家都喜欢向他讨教经验做法和管护技巧。

  说起现在的生活刘全侃侃而谈。黑龙江网记者 张博 摄

  说起以前的生活刘全有些哽咽。黑龙江网记者 张博 摄

  “脱贫不能等靠要,办法总比困难多。当前,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实干、肯吃苦,大家一定都能过上小康生活。”面对未来,刘全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翟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