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金迷”刘斌 发布时间:2019-01-09 12:27 来源:黑龙江网

  结束了一天的教学工作后,刘斌把自己锁进了家中的书房。望着手中那张珍藏了多年的2007年金庸小说研讨会的邀请函,他怅然若失,“要是那次学术研讨会如期举行,我就有机会见到金庸先生了,可惜……”

文武双全的刘斌。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的逝世,世人无不唏嘘叹息,纷纷表示失去了一个武侠的时代。他的家国情怀,他惩恶扬善的刀笔,他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崇高境界,以及他的大爱和担当精神,使他无愧于一代武侠宗师的称号。而作为冰城最知名的“金迷”之一,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师刘斌也有着自己的一份“金庸情结”。

  同众多“70后”一样,今年41岁的刘斌,最初是因为“83版”《射雕英雄传》电视剧的热播开始迷上金庸的,“二三十年前,可供人们消遣娱乐的方式少之又少,所以电视里首播《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可谓万人空巷。”刘斌说。这部堪称经典的电视剧为当时的国人展示了一个充斥权利、爱情、仇恨、欲望的江湖,也让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刘斌知道了在香港有位专写武侠小说的作家金庸。

每次练习古琴,刘斌都会换上汉服。

  “《雪山飞狐》《鸳鸯刀》是我最早接触的金庸作品,可当时读起来却觉得晦涩难懂,感觉与自己想象中的武侠小说大相径庭。”刘斌说。初中毕业那年,青春懵懂的刘斌与金庸小说的首次交锋并不愉快,直到上了大学,他才重新把金庸小说捡起来,而与初次的浅尝辄止不同,再遇金庸,刘斌已能细细品读其中的深意。

  “我记得在《笑傲江湖》里,有一段描写祖千秋骗令狐冲喝酒的情节,提到了翡翠杯、犀角杯、古藤杯等酒器,我觉得这段文字表面写的是酒器,实际表达的却是三个朝代的人文气象,象征手法精妙而典雅。”刘斌说。金庸小说里,有很多细节展示出了传统文化之美,这些细小的发现,让刘斌深深着迷,也越发让他喜欢上研究金庸作品。

  2009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学的刘斌专门开设了一门名为《金庸小说研究》的公共选修课,成了当时全校最火爆的选修课,不仅一座难求,连校外的同学都争相旁听。在他幽默风趣的讲解中,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刀光剑影与国仇家恨并行的江湖,感受绵延的儿女情长,侠肝义胆,深明大义。而这位爱穿汉服上课,爱发表独到见解的老师也成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名副其实的网红教师。

刘斌在接受记者采访。

  在金庸所有小说人物中,刘斌最喜欢的是“复合型人才”黄药师,他曾用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们讲黄药师以及他的历史原型——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魏晋名士,而这个极其博学多才且傲然不群的人物形象俨然也成了刘斌最向往的人物。

  “初二那年的暑假,我央求父亲为我买了一把剑,然后自己对着书册练习。现在看来虽然是小儿科,可当时却极为认真,每个招式都练习了很久。”刘斌说。后来经过大学期间的系统学习,刘斌成为了一名武术一级裁判,并出版了著作《侠骨文心论剑时——金庸小说教你传统文化》。而不仅仅是在武术界颇有造诣,刘斌还是围棋一级裁判、黑龙江省古琴学会副会长、黑龙江散打搏击协会理事。

在刘斌的课堂上,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吸引学生们认真聆听。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金迷”,不只是身上或多或少带着武侠人物的影子,在刘斌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里,也蕴藏着对金庸小说的热爱。他在家用竹简做了一个颇具“文艺风”的暖气罩,在上面写篆书;他喜欢桃花岛上的机关,已经构思好了如何改造家里的门,“只要按下一个隐蔽的机关,门就自动打开…”

  “金庸虽然离开了我们,可他笔下大侠们的担当精神,阳刚之气却仍然影响着我们。”刘斌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金庸的笔下,刘斌寻找着那个属于自己的江湖。

责任编辑:翟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