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铁力市农村推广垃圾“四分法” 发布时间:2019-06-18 09:44 来源:马少忠

  “这么一分,垃圾变肥料,咱农民得积分,积分还能换奖品”。铁力市年丰乡永丰村村民吴祥春,刚刚在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了洗衣皂,乐得合不拢嘴。

  年丰乡党委书记栾皓表示:“垃圾分类是民生小事,但也是绿色发展大事。今年年初,他们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进行系统设计,探索出农村垃圾全流程分类的“四分法”,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首先是由农户以能否腐烂为标准对垃圾进行第一次分类,分成“会烂”和“不会烂”两类。村保洁员在分类收集各户垃圾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一方面纠正农户分类中的错误,另一方面对于“不会烂”的垃圾以可否回收为标准分为“好卖”和“不好卖”两类,好卖的(塑料瓶等)由保洁员出售,不好卖的(电池、碎玻璃等)按原模式经乡镇转运后由市环卫统一处理。第三次分类是垃圾进入村里的处理终端(采用太阳能辅助发酵餐厨垃圾的堆肥房),村保洁员把一些小的不能腐烂的垃圾(铁钉、瓶盖等)分拣剔除后,喷洒堆肥用菌剂后覆土,经过两周,这些垃圾就变成生物肥料。第四次分拣是由包村干部、村干部、乡志愿者每周抽查分拣效果。

  在前期调查宣传中,有些村民对志愿者讲解的垃圾分类不感兴趣,也不愿参与。为调动村民积极性,村里采取奖励和引导的方法,对按照规定自觉践行生活垃圾分类者进行奖励。“保洁员每天都会查看农户悬挂的垃圾分类示意牌,并及时进行收集工作。同时,对农户垃圾分类的准确性、积极性和及时性进行打分,满分为10分,达到一定积分后,可到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永丰村党支部书记崔达东对于这个积分制度的效果很是满意。

  “垃圾桶是乡里统一发的,家里的垃圾,能烂的放绿桶,不能烂的放黑桶,一点都不费事”。78岁的村民朱占家,每天把垃圾分好后,将挂在自家门口的示意牌翻转成蓝色,就可以等垃圾保洁员入户收取了,收取时保洁员还会对村民分类中的错误进行讲解指导。

  铁力市年丰乡在试点之前,考虑到分类需改变农民的行为习惯,针对只有持久才能有效的特点,注重设计好《保洁员(分拣员)评优制度》、《村民环境卫生荣辱榜制度》和《村干部网格化管理制度》,并狠抓适度落实,确保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村民全员参与。“现在大家分类都挺好,基本不用我再讲解了”,这个村的保洁员丛艳武,在村里每天收2次垃圾,全村130余户的垃圾实现日产日清。

  混放成垃圾,分类成资源。据铁力市年丰乡测算,农村一吨垃圾的平均清运成本为200元,一个500人左右的村庄,按年产垃圾120吨来算,分类后将减量70%,同步可减少清运处理费2.52万元。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占比最高,到堆肥房走了一遭,就变成了有机肥料,可以就近还田,节省运输和处理费用,综合效益比城市更加明显。

  “变成肥料以后,主要用于村里的果树施肥,村民们也可以免费使用,我们还引进一台压缩颗粒机,把肥料做成颗粒花肥,对外销售,”年丰乡副乡长丛力介绍说,村里的2000余棵果树,使用这些肥料,每年就能节省2万余元的肥料钱,多余出来的肥料还能卖钱,这省的钱和赚的钱加起来,让原本不招人待见的垃圾,变成了能生钱的“宝贝”,实现了经济生态双赢。

  “两年来,全市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在全市8个乡镇建立了17个垃圾压缩中转站,配备了4台大型垃圾转运车,农村垃圾全部转运到市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目前,已经实现全市76个行政村垃圾处理全覆盖,”铁力市副市长许志国介绍说,“我们下步重点研究和探索农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农村垃圾治理机制,委托东北林业大学李季红教授团队编制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规划,将区域内4个国有森工企业和1个农垦企业垃圾治理一并统筹考虑在内。同时,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上作文章,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努力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模式,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翟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