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撒下益智的种子 播种明天的幸福 发布时间:2019-09-12 13:13 来源:黑龙江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在我们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着其未来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成为启发学生潜能和智慧的培育者。而益智课程,便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条有利途径。益智器具多数来源于学生们感兴趣的玩具,学生一拿到手,就会兴致勃勃,跃跃欲试。那么,怎样利用好这些器具,促进学生思维更好地发展,就是我们要努力研究的方向。

  记得我刚刚接触益智器具时,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作为玩具,我是耳熟能详;但要拿到课堂上来讲解,我又皱起了眉头。怎么讲明白?其中蕴含哪些思维方法?如何与数学学科整合?这些都成为困扰我的难题。

  受到数学教材中一道题目的启发,我首先选择了《汉诺塔》。这款器具起源于印度一个古老的传说,而且与数学中的优化、递归、推理等思想存在联系,通过器具操作,还能锻炼学生手、眼、脑的协调配合能力。当学生们拿到器具时,眼中呈现的那种光彩是我从未见到过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果然如此。在一次次由简到难的尝试中,学生们兴致盎然,乐在其中;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交流,逐渐发现汉诺塔的移珠规律;在一层层的思考中,学生的推理、迁移、分析等多方面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熟练掌握了汉诺塔的玩法后,再带领学生变换不同方式——倒塔、改变目标柱、打乱珠子排列等,学生们的兴趣不减反增。每一次改变,都会变一种思路,学生们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其思维也在逐渐拓展延伸。

  益智课程作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得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喜爱。《鲁班三通》虽然只有三根木条,但对于初次接触的五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如何拆解,成为他们要攻克的第一道关口。传说这款器具由鲁班发明,当时,班级里真的犹如有40多位小木匠在工作一般。当学生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仍无破解之法时,我从介绍榫卯结构入手,带领学生们领略了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借此启发学生:找到关键木条,才是拆锁秘诀。学生们通过观察、尝试,终于将这三根木条拆解成功,可接下来,如何安装又成了难题。学生不断尝试着穿孔、拆卸,始终不得其法。我在此引导学生:总是不断重复错误的搭配,何时才能成功呢?有序地思考尝试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观察木条孔的特点,逐一进行拼搭穿孔,调整木条方向并记录,几次尝试下来,终于有人取得了成功!通过经验分享,多次拆装,学生们逐渐摸索到了拆装规律,小小的鲁班锁终于被全班同学征服。这种从尝试中引发困顿,在困顿中寻求方法的研究过程,使学生受益良多。

  趁热打铁,我们又进行了《鲁班十五通》的研究。学生们能够将解决《鲁班三通》的经验迁移至此——先观察找到关键块,再动手逐块拆卸,接着倒推依次组装。从生疏到熟练,不仅动手能力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相应提高。

  益智器具进入课堂,学生思维得以多角度开发。也许这种思维发展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但我们坚信,教育的付出会在不久的将来结出丰硕的果实!

  (哈尔滨市抚顺小学孙超)

责任编辑:刘秋晨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