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不负重托砥砺前行的“龙江答卷” 发布时间:2019-09-25 07:08 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不负重托砥砺前行的“龙江答卷”

  ——习近平考察东北三省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一周年回访报道·黑龙江篇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两年再次踏上龙江大地。4天时间,行程两千公里,跨越东北三省,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

  9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农垦建三江,把穗观粒,察土问技,走进万亩田畴,喜看稻菽千重浪。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习近平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在齐齐哈尔,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看他们如何自主创新、乘势而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殷殷嘱托,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龙江发展,要自力更生。

  春去秋来,365个日日夜夜的“奋笔挥毫”,黑龙江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提交了一份写满全省上下不懈努力的振兴答卷。

  建三江:不负嘱托 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9月的三江大地稻穗金黄,随风摇曳,一派丰收景象。

  一年前,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支部书记苑丽就站在总书记的对面。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不断提高!”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苑丽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科技人员走在前面,现代化农业才能走得远,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这几天,在建三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科研人员正忙着给即将成熟的水稻品种测量纯度。

  李光旭是北大荒的第三代科研人员,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园区考察,这进一步激励了他干事创业的激情。“现在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水稻的穗行提纯工作,选择成熟度高、水稻性状好的品种,为明年种子扩繁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李光旭说。

  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陈国旺 摄

  为不负嘱托,2019年,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增速达到6%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35万吨;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同时,管理局建立数字农服平台,深耕“数字农田”。加快了“科技兴局”建设,打造出了“智慧农业”先行区。

  “田间管理系统让我对田块管理更得心应手,通过无人机可以精准定位草情和水层,提高了工作效率。”前进农场科技园区示范田技术员李鹏绯说。

  “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这仅仅是建三江加快创新科技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一个缩影。

  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二道河农场水稻收割。宋庆国 摄

  “北大荒能有今天不容易啊!”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感慨道,“真是居功至伟!”

  一年后,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无人航播试验面积达到280亩,全局已具备年生产粮食670万吨的产能,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1700万吨粮食储备库群,新增市场主体2732户;精心打造了25个精品旅游点、3条旅游线路,半年多的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建三江百姓向总书记交上的一份“农业航母”新答卷。

  中车齐车:步步情牵 自主创新做行业发展“领跑者”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言犹在耳。

  中车齐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谷春阳回忆,当时习近平总书记与员工们亲切握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大家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总书记看了啥、问了啥,肯定了什么、表扬了什么、指示了什么,深深地印在了员工们的脑海里。”谷春阳说。

  谷春阳介绍,在这一年里,中车齐车集团确定了49项经营目标保障措施,针对企业突出问题、突出矛盾确定了3个“重大专案”、14个“重大专项”,成立了项目攻坚团队,执行以正向激励为主的项目绩效考核。

  中车齐车集团齐车公司铁路货车生产现场。沈志刚 摄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全国面临的共性任务,更是身为国企“老字号”亟待破解的难题,和必须交出的答卷。

  近两万名齐车人齐心协力,迸发出齐车力量。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守自主创新的理念,居安思危去产能,严控货车增量投资,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涉及货车业务的均为适应性投资、更新改造。

  齐车一载,日新月异。

  集团坚定不移调结构,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2018年整机产品大批量进入欧洲高端市场,签下我国出口欧洲最大铁路货车订单。2019年出口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的4000辆矿石车成功下线,2台出口刚果铁路起重机发运。

  中车齐车集团出口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40吨轴重矿石车整装待发。由田 摄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据谷春阳介绍,目前,中车齐车集团产品已出口到6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4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对既有多元产业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支柱、支撑、平台、培育等几大方向,不断优化梯次化业务结构。去年非货车业务收入占比超过总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中,受到中车总部高度关注、大力支持的循环物资处置电商平台业务实现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齐车集团在重载产品、快捷产品、特种装备产品、智能货车、出口产品研制等方面都持续做好技术创新,确保领先领跑。

  中国一重:力量倍增 国之“重器”彰显雄厚实力

  从20多年前踏入车间大门,刘伯鸣就对火星四射的“大国重器”着了魔——万吨水压机这个六七层楼高的庞然大物,仿佛他的另一双“魔术手”,几天不操控就会“技痒”。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一重视察。从那时到现在的一年时间,刘伯鸣每天深入生产一线,为了验证一个筒体锻造数据,他可以2天3夜不回家。在刘伯鸣和他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两项课题在降低制造成本、压缩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国一重大型铸锻件生产现场。陈建军 摄

  一年前,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习近平走进机器轰响的轧电制造厂车间,走进钢花四溅的水压锻造车间,被这里洋溢的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气息所感染。

  走在重型设备中间,心中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不仅今年的订单满了,明年订单都签了,一年能生产400—500支轧机轧辊,市场占有率为70%。”轧辊电站制造分厂厂长戴锦诗介绍说。

  2018年,中国一重营业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4.1%。2019年,中国一重先后实现了“元月开门红”“首季满堂红”“半年双过半”目标。截至7月末,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4.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1.2%,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在市场方面,中国一重持续深化“以营销为龙头”的生产经营机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8年出口产品新增订货16.4亿元,同比翻了两番多。在生产方面,中国一重持续强化作业指导书和沙盘推演,坚持早间运营调度会制度,做到“小事不过班、大事不过天”,合同履约率进一步提升到98%。

  千头万绪,需要提纲挈领;千军万马,需定主攻方向。

  近年来,中国一重致力于站在高新技术前沿,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三代核电核岛一回路主设备及常规岛主要大型锻件全部国产化,承担了全部“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任务,国内首支调相机转子研制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技术封锁,其中,超大厚壁加氢反应器等核心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正在承制迄今世界单台重量最大的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充分彰显了一重“大国重器”的强大实力。

  中国一重材料研发人员基层指导。陈建军 摄

  为早日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中国一重研制团队自2009年开始,历经10年苦心钻研,终于攻克了超大钢锭在冶炼、锻造、热处理制造过程中化学成份偏析、钢水纯净度、中心压实、超大截锻件面晶粒细化、机械性能均匀性等诸多国产化技术瓶颈,尤其在热加工工艺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过去的一年里,龙江人民不负期待、不负嘱托!这嘱托是号角,这嘱托是激励,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征途上,黑龙江将继续铿锵奋进,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