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哈尔滨青年戏剧节激活本土年轻创作力量 发布时间:2019-11-15 07:20 来源:黑龙江日报

《守望》剧照。哈尔滨青年戏剧节组委会提供

  2019哈尔滨青年戏剧节近日圆满落幕,在为期10天的戏剧节中,来自北京、天津、杭州、长春、哈尔滨等地的14部青年优秀剧目集中上演,其中既有弘扬主旋律的史诗剧和励志剧,亦不乏具有崭新视角和探索精神的现代剧和先锋剧。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原创话剧《守望》和音乐剧《木兰前传》在戏剧节上受到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本届戏剧节“最佳青年戏剧奖”,彰显了本土青年戏剧人的创作活力和潜能。初冬的哈尔滨,因为这场戏剧盛宴而充满了生机和暖意。

  清新主旋律题材的青年视角

  作为本届戏剧节的开幕大戏,由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和黑龙江中朗文化集团共同打造的中国首部青年志愿垦荒史诗舞台剧《守望》在哈尔滨青年宫上演,反响热烈。该剧以上世纪50年代青年志愿垦荒历史为时代背景,以共青农场青年志愿垦荒队员的工作生活为轴线,通过垦荒青年的家国情怀、爱情故事,真实还原了“哈尔滨庄”的志愿者乃至整个北大荒青年志愿垦荒的历史情景。

  “这是一部相当‘小清新’的正剧,我们这一代已不了解青年志愿垦荒队员,《守望》将这段往事在舞台上呈现出来,没有诉苦,没有说教,将这份几乎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壮举还原成那时的生活,从而深深打动了我们,它向我们诠释了另外一种英雄形象:一群平凡的人,把垦荒这件不平凡的事贯穿了自己的一生。他们用一辈子讲述了一种精神,或许这就是‘初心’的模样。”省艺术职业学院学生赵泽琦由衷地说。

  《守望》编剧刘跃利说,如何用现代视角,盘活一个老故事?如何营造出这些人精神家园的生命质感?我们主要把控住了两个方面:共同的命运与自然的矛盾;个体的命运与情感的矛盾。剧本呈现力求符合时代发展需要,营造出更鲜活、更具体的时代气息,把生动的人物个性展示出来。

  《守望》导演苏建华是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谈及《守望》为什么能够感动当代观众,她说,在创作之初,我们前往萝北县共青农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大量资料并采访了老一辈垦荒志愿者,最终确定了这部戏的创作基调,即用“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引领观众,通过垦荒志愿者苦中作乐的故事,达到令观众笑中带泪的艺术效果。

  在观演关系方面,苏建华试图打破“第四堵墙”,将部分场景设置在观众席,演员从观众席过道穿行,并将观众作为演员的一部分,参与到戏剧的创作之中。看着演员在你面前哭,在你面前笑,观众更容易被演员的表演和剧情所打动。

  《守望》的大部分演员来自中朗文化集团旗下的万剧团,他们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充满创作激情。该剧男主演崔安卓告诉记者,从定下角色后,他就开始通过资料、影像、导演和长辈讲述等,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然后开始为角色撰写人物小传,从细节深处揣摩角色的灵魂。为了演话剧,崔安卓放弃了原本优厚的室内设计总监工作,来到今年刚成立的万剧团,这里汇集了多位像他一样怀揣戏剧梦想、致力推广原创戏剧的青年人。

  突破青年语境下的戏剧冲突

  获得本届戏剧节“最具潜力青年戏剧奖”的是来自天津的《一个关于爱情的模型》,该剧被称为青年探索性“烧脑”戏剧,讲述了一个三流剧作家为了弄清楚爱情是什么,发明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模型。他根据这个模型写出了一部戏剧,四个排练的年轻人就戏剧与爱情展开了一场激烈讨论,并牵扯出一段纠结的三人关系。在完成创作后,作家也得出了他自己对爱情的选择。

  该剧通过“排练戏剧”的方式,强调观众的代入感,让观众更能意识到该剧所具的“话题性”而非“故事性”。让观众以一种间离的、出戏入戏的方式,跟随作者思路,从而更理性的看待剧中的分析过程。被专家称之为“这样的写作角度和对主题的演绎方式都是鲜见的,作为实验性的探索,是值得尝试的。”

  同样积极的探索也出现在由北京电影学院(黑龙江)培训中心北滨之星剧团打造的《我的爸爸不一样》中,该剧的主角是一位只有8岁智商的爸爸和他热爱唱歌的女儿安安。该剧总策划蔡克举介绍说,我们在剧中加入了一些比较先锋的手法和形式,比如在舞台的小空间内展现时间的跨度,进而推动剧情的发展。同时还加入一些喜剧元素,以笑点与泪点相结合的形式,丰富情感上的递进与落差。在舞台方面,我们除了正剧表演之外,还加入了“浸没式”开场互动以及电影式彩蛋,以多种表现形式让舞台更加丰满,满足当代观众的观感体验。

  探索东方戏曲与西方戏剧的嫁接

  由黑龙江和广东两省联合出品的新编音乐剧《木兰前传》,作为本届青年戏剧节闭幕剧目在哈尔滨青年宫首演,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近千位观众走进剧场,聆听木兰从军前鲜为人知的励志成长故事。

  《木兰前传》用全新的视角,选取了花木兰从军前的故事题材,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呈现了一个巾帼英雄的成长史。该剧的导演、音乐创作、编舞、舞台灯光等主创人员多为“70后”和“80后”,剧中挑大梁的演员均为“85后”。这样一支年轻的创作队伍,开启了舞台艺术的积极探索,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的进行“混搭”:巧妙地将水袖、武打等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到音乐剧这种现代的艺术形式当中,并进行创新性发展,增强了该剧的中国意蕴与历史纵深感。同时,主创团队别出心裁地将中国传统的民俗场面歌舞化、趣味化,以现代化的舞台手法全新演绎。评剧科班出身的演员们,则努力克服了唱腔、身段等专业方面的固有习惯,呈现出现代时尚的气质。

  无独有偶,话剧《醉梦诗仙》作为本届戏剧节的特邀剧目,在哈尔滨青年宫剧场上演时,亦带给观众这种“混搭”与融合的惊喜。

  《醉梦诗仙》讲述一个失意的诗人喝醉了酒,溺水误入另一界的故事。该剧导演丁一滕被称为“新一代青年戏剧导演”和“炙手可热的青年戏剧人”。在创作上,他呈现了一种表演“新程式”,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程式技巧大胆植入、借鉴与转化,这一探索被丁一滕称为“是我在中国戏剧民族化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醉酒的诗人,光怪陆离的世界,信仰和权威,悲惨离奇的命运……这样的融合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知名戏剧导演李凝评价说,该剧非常巧妙地把东方戏曲与西方戏剧这两“枝”嫁接了起来,除了技法层面的融会贯通,亘古不变的是对人类自身的“我是谁”的困惑之追问,并且将这种探索达到了很深的程度。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