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勇于担当聚发展动能善于作为谋改革新篇 2019年哈尔滨经济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0-01-13 08:56 来源:黑龙江日报

勇于担当聚发展动能善于作为谋改革新篇

2019年哈尔滨经济发展综述

  凝神聚力建设产业项目,探索开拓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持之以恒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沿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哈尔滨经济发展亮出了一份优秀成绩单。

  把准发展大战略从容坚定前行

  把准发展大战略,总揽全局,从容坚定前行,是2019年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等风险挑战,哈尔滨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入持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方案》,按照战略考虑、系统安排、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原则,努力攻坚克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站位高端,总揽全局,以新发展理念统领解放思想,2019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从五大安全战略和区域经济大局出发,立足省会城市龙头高度,勇于担当使命,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

  面对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哈尔滨市成立市委振兴委员会,紧扣国家支持方向,立足现实发展需求,系统梳理出20个方面112项任务,并形成全市贯彻落实任务分工方案和向上争取事项清单,保证各项任务措施与全市振兴发展相契合、可承接、能实施。为保证对接工作有力有序,把工作做到政策酝酿的前端,哈尔滨市发改委等部门建立健全对中央和省的沟通服务机制,健全完善重点工作联合专班推进机制和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决策机制,强化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战略研究,并建立实施对重大项目、政策的论证机制,增强了重大项目和政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2019年,哈尔滨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东北地区与东部部分省市对口合作的战略机遇,推动深哈对口合作向纵深发展,召开了哈尔滨和深圳对口合作第四次联席会议,通过干部挂职和学习交流累计转化深圳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65项,其中,“带土移植”了新型产业用地(M0)、招投标评定分离等制度,并在全省首创了“飞地引入、园区复制、新区推广”的实践路径。去年全年,市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深哈合作项目132个,累计完成投资206.9亿元。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哈长城市群建设的区域发展战略,切实推动哈长一体化示范区发展,与长春市在交通路网、旅游开发、医疗康养、城市宣传等方面合作取得新进展。紧紧抢抓国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有序转移,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举办京哈跨区域协作推进会,为哈尔滨市搭建起一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承接平台。推进会上各区与有疏解任务的北京66个规模园区协同论证筛选,签约项目39个,积极引导北京优势产业落户哈尔滨市,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聚力项目建设培育产业新动能

  产业项目建设关系经济发展质量,决定经济发展后劲。2019年,哈尔滨市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我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主动对接,寻找机遇,努力把资源汇集到项目上,把政策落实到项目上,全力谋划对哈尔滨发展具有牵动力的大项目。

  百舸争流千帆竞,扬帆破浪奋者先。2019年伊始,哈尔滨市“招商之冬”活动展开,在寒冷的冬季搅热了经济之潮。在100天里,全市13个产业发展推进组牵头部门、各区县(市)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目标地区和相关企业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招商,与此同时,哈尔滨市抢抓“17+1”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遇,成功举办国际冰雪之约、商务之桥等经贸活动,开展与国际友城在音乐、科技等领域合作25次,达成绿色农业、食品工业、物流运输等合作事项108项;全年新引进超百亿项目11个,签约额2321亿元,是上年的2.5倍,全年新储备2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7个,计划总投资4923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4月以来,伴随着施工期的到来,哈尔滨市相继启动“开工之春”“百日会战”等活动。全市聚焦省百大项目、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持续实施市领导包保、专班推动、集中会办等系列工作举措,深入项目现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进用地、规划、电力配套等61个影响项目开复工建设的问题加快办理。各区、县(市)强化横向沟通、上下协调,深入开展会办服务,使一批问题事项在区(县)层面得到有效解决,市发展改革委积极为项目建设争取资金支持,143个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15.7亿元,同比增长9%;21个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债券98.9亿元,有力推动了产业项目建设提速。

  哈尔滨新区,这片哈尔滨市全新而充满希望的新区域,市委公布支持哈尔滨新区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措施,新区重磅发布产业政策“黄金30条”,吸引科技资源、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区集聚,使这里成为新的“聚宝盆”。

  这一年,江北一体发展区发展脚步令人振奋:统筹推进60个市重点产业项目,预计完成投资92亿元,林达外语城等11个项目投产运营。万科中俄产业园、长城计算机整机生产基地、融创四季冰雪和国际影都等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顺利签约,宝能国际经贸科技城等6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以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中融国际信托大厦、保利文化艺术城、绿地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为核心载体的哈尔滨新区“科创中心、金融商务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四个功能区启动建设。其中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首期科创总部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用时36个工作日,从开槽到展馆封顶仅用63天。

  这一年,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管委会挂牌成立,先行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82条,推进年度工作任务119项。与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同开展制度创新,深化产业合作。为满足企业出口退税需求,设立了2亿元规模的退税资金池。自贸试验区批复设立4个月以来,新设立企业1379家,同比增长72%。其中,新增外资企业13家,同比增长62.5%。

  一系列发展数字标志着哈尔滨市产业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三年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推进落实全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百大”项目建设,预计全年省百大项目实现投资164.6亿元,居全省前列;全年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253个,完成投资285亿元。在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下,全市投资从一季度下降3.5%,到1-11月增长7.4%,预计全年增长7.0%左右,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通过持续优化产业项目结构,1-11月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和7.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3.6和6.9个百分点。

  构建产业新体系筑牢经济支柱

  产业体系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擎天柱。激发产业转型升级活力,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培育新动能新增长领域,2019年,哈尔滨市委出台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全方位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思路清晰,成效显著。

  从长远着眼,将优势放大。依托已有基础、优势和潜力,哈尔滨市科学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即以打造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特色文化和旅游4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以培育信息、新材料、金融、现代物流4个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建立26条产业链、规划41个产业功能区为主攻方向,构建“4+4”现代产业新体系。

  推进“4+4”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统筹协调工作组织领导。建立了由市长任组长、37个单位和部门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了8个产业专项推进组。哈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的工作体系,分产业负责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定期调度工作进展,组织目标责任考核。同时,建立了市区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设立2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是哈尔滨市增强产业发展政策支撑力的生动体现。推进“4+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哈尔滨市同时配套制定了8个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产业功能区“多规合一”地图和导则,出台了“飞地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冬季清洁取暖、完善消费体制机制、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等实施方案,发布了哈尔滨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林业产业、机器人特色小镇等专项规划。

  2019年,哈尔滨市书写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哈尔滨市政府与中航鸿电(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自此,总投资50亿元的东北申威自主可控示范基地落户哈尔滨新区。根据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哈尔滨市成立项目落地合资公司,建设运营哈尔滨申威超级计算中心、分三期建设哈尔滨申威信息技术产业园,构建申威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全生态链产业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智慧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示范区。

  东北申威自主可控示范基地项目,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紧抓冬季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黄金期”,在全市开展“招商之冬”活动的成果之一。

  市发展改革委与黑龙江省新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后双方将共同支持哈尔滨市高技术企业发展,助推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壮大。将通过投融资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哈尔滨市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的“两新”企业;依托哈尔滨市富集的科教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新产业集团科技孵化功能及资本运营能力,培育孵化一批控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引进的中科院高铁站服务机器人产业化项目已落户哈尔滨市。

  压力下稳增长,增长中显质量,哈尔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日益稳固。

  持续改革创新激发经济活力

  打造“软”环境,就要使出“硬”功夫。2019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重点领域进行改革创新,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国企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实施综合改革,全面激发经济活力,为哈尔滨经济赋能,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提质、稳中向好。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在营商软环境建设上高位推进,一系列呵护营商软环境的新举措快速落地,彰显了这个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信心与决心,并向市场主体释放出极强的利好信号。

  工程建设、水利水电、交通、国有土地使用权及矿产权交易招标全部进入省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开展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资料一键提交、交易中心一键核验、企业一趟不跑、业务一网通办”。这只是哈市发展改革委优化营商环境的亮点之一。此外,哈市发展改革委还牵头建立了行政审批“办事不求人”保障机制,推出“审批流程最优化、审批范围最小化、审批服务定制化”等深化“放管服”“六化”改革16条措施,极大调动了投资主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并将政府投资项目在新区建设的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审批权限下放到新区。

  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等系列创新改革,使哈尔滨市不动产登记改革经验在全国推介,哈尔滨市被国务院列入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予以激励支持的名单。

  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政务服务,哈尔滨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居全国32个重点城市第10位。在哈尔滨市工程建设项目最多83个工作日即可办结,低于国务院要求37个工作日;市和区县(市)两级3086个审批和服务事项已实现标准化,“不见面”“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覆盖面分别达31.6%、93.7%和96.3%;实行看病线上预约挂号、公积金个人业务网上办理等“办事不求人”事项492项。

  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松花江避暑城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建成投用,综合保税区试点项目开工建设并完成配电区域划分,经开区云计算产业园获批国家第四批增量配电改革试点。一系列务实之举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转变。

  此外,哈尔滨市兑现《哈尔滨市促进工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关于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共有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168家工业企业和15家中小企业从中受益,获得政策及资金支持。其中首次规上“入统”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增1000万元,增奖5万元。获奖企业喜气洋洋、干劲十足。

  国企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也可圈可点,2019年,哈市国资委出资企业集团由22户优化整合为14户。完成市属国企混改81户,出清“僵尸企业”52户。工投、哈投、创投、地铁等集团“三项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工投集团扭亏为盈。

  紧抓战略机遇,抢占我国制造产业前沿高地,2019年,哈尔滨市创新优化城市功能结构,选址经开区建设机器人特色小镇。小镇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为核心进行建设,力争到2025年成为全国领先的五大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之一、全国三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龙头企业之一、全国智能化生产生活模式示范和全国总部经济标杆示范区。未来,这里将是机器人产业集聚、具有北方生态特色的机器人特色小镇。预计到2025年,哈尔滨机器人特色小镇总投资将达到150亿元,产值实现500亿元。

  机器人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哈尔滨市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典范之作。2019年,哈尔滨市新建10家市级以上孵化器,哈焊院、商大、科友等5户中外联合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新注册科技服务市场主体9068家,打造智慧城市云平台激活数字经济,新增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企业1500家、增幅达18.6%。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2020年,哈尔滨市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方案》,聚焦重塑投资营商新环境、重聚产业发展新动能、重构协调发展新格局,稳住发展态势,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拓展消费新增长点,增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供给,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深哈、哈长、京哈、哈大等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责任编辑:张宇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