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强化企业“免疫系统”实现危机自救 发布时间:2020-05-12 10:3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伴随国内疫情缓和,大部分企业从“暂停”模式进入积极复工复产状态。疫情对企业的影响远不止失去一些时间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境外疫情走势尚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在恢复生产、开拓市场的路上还有不少挑战要克服。

  经此一“疫”,对多数企业而言,该如何强化“免疫系统”,应对不可预知的挑战?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教授在其最新出版的《危机自救:企业逆境生存之道》中给出了她的建议。

  全书共分7章,包括“危机中寻求答案”“极速认知调整”“卓越领导力”“四个关键行动”“保有现金流”“底层逻辑”“变革之路”等。陈春花在书中重点介绍了认知调整在企业应对危机时的重要性,告诉人们危机应对中需要极速调整五大认知,包括“与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共处”“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进化应对而非预测判断”“自我调试心态”等。

  书中虽有不少结合此次“疫情”的针对性分析和对策,但更多探讨的还是企业如何练好内功,从而在危机来临时,才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应性。正如作者所言,“对于企业来说,危机并非偶然,或早或晚,或大或小,总会遇到。”与其把书中应对危机的方法看作救急之策,不如把其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修炼。

  此次的疫情,相当于对企业的危机应对进行了一次极限测试。在这场大考中,最先被媒体关注到的是西贝莜面村,其创始人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疫情致2万多员工待业,即使贷款发工资,也撑不过三个月。作为餐饮行业的明星企业,西贝尚且如此,更多中小企业显然承受了更大压力。

  与餐饮行业类似,交通、旅游、零售、酒店、娱乐等行业,在疫情中也都面临多层次的冲击。除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外,各行业、企业也都在积极应对危机、化解风险。餐饮企业除了拓展外卖渠道外,还利用供应链优势,开展面向周边居民的生鲜食材供应。一些百货商场转战线上,利用微信小程序等工具开启直播卖货。

  除了受冲击最为直接的行业外,其他领域也开启了线上“自救”之路。上海一知名酒吧开启的“云蹦迪”,创下单场打赏收入近200万元的成绩;三星堆博物馆的一场云上展览吸引超百万用户观看,各个博物馆掀起了“云看展”热潮;一些医院的医疗小程序密集上线,在线问诊正在成为标配。

  传统模式按下暂停键,数字化模式却开始加速进化。在危机来临时,储备越充分的企业越能快速调整应对。

  以天虹商场为例,这是一家立足珠三角面向全国的连锁百货企业,今年春节以来不断推进线上直播销售。3月6日到3月8日,欧莱雅在天虹的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超过400万元,相比同期增长5%,非常难得地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另一化妆品牌兰蔻更是在2个小时直播中实现232万的销售额。这样的销售额虽然没法和一些顶流带货网红相比,但一个实体百货店仅靠自有平台就能创造如此业绩,已远超商场和品牌方预期。商场也顺势推动全国5万名导购全都开启线上直播。

  天虹之所以能通过直播产生超预期的效果,和其在数字化方面的积累有关。在过去一年多来,天虹利用微信和企业微信的互通能力,构建起了完善的数字化会员体系,连接起了500多万顾客。正是有了不断进化的数字化基础,才能在疫情危机之时,利用新的销售手段,取得逆势增长的成绩。

  数字化时代,不确定性正在成为一种常态,保持不断的进化的能力,正在成为对企业的一项基本要求。正如陈春花教授在书中所言,“在一个持续变化的环境里,没有人能够预测并借由预测做出判断和选择。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危机中,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是你必须掌握的能力”。

  如何才能不让危机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能从危机中获得全新的发展机会,陈春花教授认为包含四个层面的底层逻辑:所有的成功都是人的成功;结果基于意愿、始于行动;要想保持领先,唯有更用心;分享与共生是关键。从不同企业应对危机的经历来看,一个共同特征是在危机来临时,都会回归到企业自身寻求力量,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依靠人、依靠人的创造力。而行动则是化解危机的重要推动力,无论是尝试开通直播还是推动线上办公,最先行动起来的企业往往能“危”中寻“机”,找到新的领先机遇。(刘金松)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