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送别著名戏曲剧作家王仁杰:巨匠虽逝 戏留梨园 发布时间:2020-06-02 09: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著名戏曲剧作家王仁杰逝世。 林良标 摄

  中新网泉州6月1日电 6月1日,著名戏曲剧作家王仁杰的追悼会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追悼会现场,各界敬献的花圈、花篮排成了一堵堵寄托哀思的花墙,述说着无尽的怀念和敬意。

  得知王仁杰老先生逝世的消息,不少文艺界人士、戏迷从全国各地赶来,向王老遗体依依告别。他们当中,既有白发苍苍的年长者,也有一身素黑的年轻人。口罩遮掩了他们得半边脸颊,却难掩肃穆神情,有人红着眼眶含着泪,有人低着头轻声啜泣……

  泉州戏曲古老而丰富,拥有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等多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戏剧、曲艺。1942年6月出生的王仁杰,“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铭于斯”。他在这个“戏窝子”里浸润成长,也为戏剧献出了一生。

  有人说,王仁杰堪称“当代剧坛最优雅的古典诗人”。他一生坚守传统、返本开新,对梨园戏爱至痴迷。他创作了《节妇吟》《董生与李氏》《皂吏与女贼》等众多梨园戏作品,将这个传承了800多年的“南戏活化石”推向了新的高度,有了更多延续和发展。其中,《董生与李氏》入选2003—2004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被称为“新时期戏曲创作与演出最高成就”“中国古典戏剧一次漂亮的回归”。

  6月1日,著名戏曲剧作家王仁杰的追悼会在福建泉州举行。 林良标 摄

  在他的努力下,突破了方言限制的梨园戏,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觅得越来越多知音。正如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所言,王仁杰对梨园戏的传承和发展鞠躬尽瘁,似一股清澈的暖流,永远奔流在梨园戏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

  除了梨园戏外,王仁杰还在昆曲、越剧、闽剧、苏剧、锡剧、歌剧等领域建树颇丰,主要作品有昆剧《琵琶行》《邯郸记》,越剧《唐琬》《柳永》,闽剧《红裙记》,苏剧《满庭芳》,锡剧《蘩漪》等,跨越多个戏曲剧种,获奖无数。

  王仁杰的逝去令中国戏剧界深感痛惜。连日来,诸多海内外戏剧社团纷纷发来唁电表示哀悼。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用送别逝者的经典南音曲目《三奠酒》与王老告别;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举行“梨园子弟忆王先——著名剧作家王仁杰老师追思会”,同全国各地赶来的各界人士共同追忆他的功绩……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郭晨子闻讯从上海赶来,“当我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想到这个城市以后没有王(仁杰)老师了,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王仁杰的率真和赤诚,让她印象深刻。在她看来,王老先生是一个活得纯粹、能够从内心和古人对话的人,他对梨园戏、对家乡的爱,是夹杂着烟火气,融入骨血里的。

  自1983年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成立以来,近十位演员凭借出演王仁杰的剧本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让他赢得了“折梅圣手”的赞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仅26岁的泉州演员曾静萍凭借王仁杰创作的梨园戏《节妇吟》荣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福建省第一位获中国戏剧界最高奖的演员。从此,王仁杰和曾静萍成为梨园戏的“代言人”,也为“戏窝子”泉州在全国剧坛争得了一席之地。

  2007年,王仁杰创作的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让曾静萍再次“折梅”,使之成为福建省目前唯一一位“二度梅”获得者。

  痛失良师益友,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悲痛万分。或许只是一个巧合,因疫情影响而暂停的梨园戏公益性惠民演出于6月正式恢复,传承版《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皂吏与女贼》等将陆续登场,这些均是梨园戏常演不衰的精品。

  “作品深受戏迷喜爱,这是对王仁杰先生最大的慰藉。”曾静萍说。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