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出版业无纸化三审的可行性路径 发布时间:2021-01-21 10:29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正改变着众多传统工作模式。在图书出版领域,三审工作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欧美一些跨国出版集团和少量国内出版巨头已完成无纸化审稿转型,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紧随其后,探索分步推行无纸化三审。2019年12月12日,新华社首个智能化编辑部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启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智慧革命。

  无纸化三审即在计算机、电子阅读器等设备上审读书稿,在电子稿中进行修订和标注,并形成电子版审读报告。审读报告电子化的优点非常明显:一是审读报告格式规范统一,便于存储、复制以及检索;二是使书稿档案的管理得到革命性进步,避免了丢失三审意见的情况。

  目前,在电子设备上审读书稿并未获得全面推广,仅在部分社科文艺类出版社以及很少量的科技类出版社得到应用。笔者将详细阐述无纸化三审的可行性、优势及推广难点、相关制度建设、管理平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无纸化三审的可行性方案

  近年来,作者提交电子版书稿成为普遍现象,为开展无纸化三审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作者提交的电子版书稿中,Word格式书稿占绝大多数,其他格式如WPS、LaTeX、PDF、方正等占比均不足5%。

  一是以运用Word软件为代表的无纸化三审方案。审稿编辑在Word软件中打开书稿,将该文档改为修订模式,通过修订标记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修订者,还可插入批注。修订记录和批注都可以形成清单列表,作为编辑工作的部分电子版审读记录报告。请作者解决书稿问题时,可将带有修订和批注的电子版书稿发给作者。这种方式减少了作者漏改情况的发生,编辑亦可根据电子版审读记录核对作者的修改完成率以及修改质量。

  二是以运用智能图书编校系统为代表的三审无纸化方案。通过在智能图书编校系统中处理电子书稿,实现更便捷、高效的无纸化审稿。编校系统管理平台有许多,例如,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在2019年发布了首款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该系统以模块为单元,包含智能审校、数据格式转换、自动排版、复杂单元处理等功能。其中的智能审校模块可以实现原稿留痕、对比视图显示、同步输出审稿报告等功能。并且可与出版社的ERP管理系统、黑马校对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完成了图书出版全流程电子化管理。通过“人工+机器”的方式分析大量电子版审读报告,归纳总结出具有一定行业标准的知识库,该库囊括了百万量级的标准词条,为编辑的审读工作保驾护航。

  无纸化三审的优势及推广难点

  无纸化审稿是节约型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更是在疫情等特殊时期,减少人员接触的有效工作方式。将众多资深编辑的智慧集中到系统中,通过定制开发本专业的审校词库,运用校对工具,自动将存疑在电子稿中的问题做标识,供编辑判断,完成审稿后,一键生成标准化审读报告中的修改记录部分。这种结合智能编辑系统的无纸化三审模式,可减少编辑的漏改和修改记录中的漏记等情况,降低人为出错率。书稿档案存储更加便捷、规范,格式更加统一;检索、调阅更加方便;责任倒查机制更容易实现;指导作者改稿更有针对性,更加直观。

  无纸化三审的优势明显,但出版社针对某一部书稿是否采用此方式仍需要考虑几点因素:第一,作者提交的电子版书稿是否由出版社各环节熟悉的文字编辑软件生成;第二,出版社所用的软件是否兼容电子版书稿的编辑工作;第三,电子版书稿是否可以无损导入智能编校管理系统等。

  不可否认,针对包含大量复杂图、表、公式的书稿,在电子稿中修改的工作量要大于在纸稿上修改。但这点并非无解:可通过选题策划时的作者优选、全流程指导作者写作以及细化定稿标准等方式减少后续三审工作量;对相关处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提高操作便利性,降低操作难度。但如何引导编辑接受改变,适应无纸化审稿,是摆在出版社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推行无纸化三审的制度及政策

  一些推行无纸化三审的出版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相应制度和政策的设计,进一步指导无纸化三审工作的科学实施,规范并固化流程,鞭策和激励编辑钻研相关知识。

  首先,编辑培训制度。无纸化三审要求编辑对市面上常见的文字编辑软件及使用技巧熟练掌握,出版社可聘请相关软件技术人员系统授课,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引导编辑自学,通过专项考核了解编辑的掌握程度,通过技能竞赛激励编辑的学习热情。

  其次,经济激励政策。设置一定的经济鼓励政策逐步引导。例如,对在一定时期内主动采用无纸化三审的编辑给予适当高于纸质三审的审读费用;对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给予“点子奖”;奖励培训时表现优秀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的编辑等。

  最后,网开一面的人性化政策。针对一些特殊情况,无纸化三审短期内并不完全适合,例如,公式过多的书稿、编辑无法在短时间内熟练运用软件、需要在图上做大量修改标注的书稿。目前文字编辑软件嵌套的图注工具还有很大完善空间,编辑修改费时费力,进而会对无纸化三审方式产生整体性负面情绪。此类书稿仍可按照传统纸质三审的方式处理。出版社可通过对相关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或购买国外软件等方式获取更便捷的处理工具,在编辑熟练掌握后,再逐步退出纸质三审的模式。

  智能编校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传统出版社逐步意识到智能化编校技术的高效和便捷,开始纷纷自行开发或购买现成的智能编校产品。

  出版社自行设计开发编校管理平台可以更加本土化,更适应本社的特色出版流程。合理设计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采取分步实现更为可行:第一步,通过独立制作、合作制作或购买专业词表等方式形成底层数据库,开发特色工具,生成阶段性产品,减少无纸化审稿的工作量,进而实现工具及产品的销售盈利;第二步,通过平台的优化丰富系统功能,逐步支持复杂版式的无纸化三审,深入调研出版业的需求,探索不同方式的商业应用和市场拓展;第三步,通过交易系统和交易平台,为用户提供低价、高效的订制式电子审稿服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电子签名将会更加防伪、防篡改、可追溯,从而保护编辑无纸化审稿成果的知识产权。

  无纸化三审模式作为智能出版领域的一种拓展应用,将引导传统出版人转变观念,主动将人的智慧融入到人工智能中,让出版人的审稿经验不断通过技术手段转化进智能编校系统中,使系统更智能地服务出版业,减少各道工序中重复劳动的工作量,让下一代出版人直接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更从容高效地工作。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