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推荐】翻译大师许渊冲逝世:一生都在追求美的老人走了 发布时间:2021-06-18 15:19 来源:黑龙江网综合

  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6月17日上午在京逝世,享年100岁。两个月前,他刚刚度过100岁生日。许渊冲把《诗经》、《楚辞》、《西厢记》等古典名著翻译成了英文,让中国之美传遍世界。

许渊冲 资料照片

  【追思】

  6月17日清晨五点多,许渊冲想出去走走。通常上午七八点,他会坐在保姆的电动车后面,去附近的海淀公园遛弯,昨天还去了。

  但近年他的睡眠不规律,常常整晚地翻译、写作、看书,到早上五六点才睡。最近他常看的是莎士比亚原著。他想翻译出版一套莎士比亚全集,已经出版了十几本了,后来精力不济,就搁置了。

  昨晚他又是一宿没睡。保姆担心他头晕,劝他稍作休息再出门。他听从了,去睡了。

  在睡梦中,他再没有醒来。

  许渊冲生于1921年4月18日,享年一百岁。

  他一直陆续在写的自传《百年梦》,写到高中时候了。

  将中国的文学之美传给世界

2017年2月,许渊冲做客《朗读者》节目

  96岁的老人拄着拐杖,徐徐迈入会场,颤巍巍递出了一张名片——“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乍一听,似乎有些张狂的意味。可他立马解释道:“我实事求是!”

  曾任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的柳鸣九评价说:“他的自评没有任何水分,没有任何浮夸。既当之无愧,何不当仁不让?”谈及业界对自己的评价,许渊冲坦言:“我是‘当之无愧,当仁不让’,这8个字可不是我自己说的。”

  “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不到绝顶,永远不停。”这几句简短直白的话,是许先生对自己的学术要求。

  他从西南联大走出,是钱钟书的得意门生、杨振宁的同窗挚友,因《朗读者》一夜走红,被无数青年学子视为偶像。他的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曾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和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等殊荣。

  “北极光”奖评价他是“中英法文化沟通的桥梁”。《朗读者》节目组的感慨则更为动情:这是一场文化的遇见,因为他,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遇见了杜丽娘。

  “百岁真而美,身孤品不低。殷勤诗海路,衔钰度中西。”北京大学教授赵为民以诗寄哀思。

  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许渊冲

  把中国诗歌文赋,翻译成英文和法文,也擅长于把国外的文学名著翻译成中文,著作等身。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他所钟爱的翻译事业,所谓“择一事,终一生”。他的中译英作品《楚辞》,被美国学者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今年4月18日,许渊冲先生刚刚过完自己的百岁寿辰。北大党委书记邱水平在这场“许渊冲先生翻译思想与成就研讨会”上表示,许先生专精中英、中法互译,在80余年的翻译生涯中,完成了100余部作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传向海外,同时为中国人带来了精妙绝伦的英法文学作品。许先生耄耋之年,仍然给自己制定了“每天翻译1000字”的工作计划,93岁时为自己制定了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目标,这种永不停歇的劲头,让我们深感敬佩。

  翻译诗歌,几乎是公认的翻译中最大的难题。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曾认为“诗是翻译中失去的东西”,直言诗的不可译,钱锺书在信中也曾以此与许渊冲讨论,然而他显然是鼓足了“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年过九旬的许渊冲有着格外清晰的记忆力,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把中文诗翻译成英文,是在1939年翻译林徽因纪念徐志摩的现代诗《别丢掉》,那时候他还是西南联大外文系一年级的学生。他后来从事诗歌翻译,却等到几十年后,出版诗歌译本,则到80年代了。

  一生都在追求美,唯美主义

1938年高中毕业时的许渊冲

  1943年,许渊冲从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1948年去欧洲留学,1950年取得巴黎大学文学研究院文凭回国任教。先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书,后来调到位于北京西郊香山下的外国语学院教书,这是属于解放军总参谋部的学校,学生是军事学员,教师也入军籍。朱曼华是当时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他记得那时候老师和学生都要穿军装,管理非常严格,气氛也不松弛。“反倒是上课时还好一点,不那么紧张。许先生嗓门特别大,声音高,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都能听得清楚。一上课,就像在跟学生聊天、喊话一样,加上他说话自信,口吻总是很肯定,就让人觉得很信任。”

1948年,许渊冲(左四)留学法国

1949年,西南联大校友会成员在巴黎欢迎到访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右二),左二为许渊冲

  许渊冲在这里认识了现在的夫人照君,两人于1959年结婚。外国语学院1960年迁到张家口,1972年又搬到洛阳,许渊冲和照君就随着学校迁徙。

许渊冲和夫人照君合影

2003年,许渊冲在华东师范大学作讲座,黑板上是他翻译的《诗经》中的千古丽句

  【缅怀】

  邱水平说,在80余年的翻译生涯中,许老总结出一套独有的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其中,强调“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最为人熟知。在“美”的指引下,他翻译的中国诗歌独具韵味。钱钟书先生称赞许先生翻译的《毛泽东诗词》“灵活自如,令人惊奇”。许老对美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翻译学问中,更蕴含在他的人生哲学里。许老喜欢看月亮,原因很简单,月亮是美的。这种简洁、直白的对“美”的追求,让他收获了乐观放达的人生态度。

  《许渊冲百岁自述》书封

  《许渊冲百岁自述》有则推荐语。俞敏洪写道,“许渊冲教授是我们大四的翻译老师,其上课风格和激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们当年最喜欢的老师之一。我们全班(80年入学北大英语专业)20周年聚会的时候,请了许老师来参加。当时他已经80岁,依然侃侃而谈、气势恢宏,能够把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名字叫出来。”学生的情谊自然要领,可在点评那届所带的学生时,老师依旧显示出自己的耿介,“(俞敏洪)还不是最出色的了,王强都比他强。”

  许渊冲曾说:“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世界的美,这是世界的乐趣,也是他翻译诗歌的初衷。”在许先生的翻译中,他不仅尽最大可能保留诗歌的音韵美,更采用了外国人能看得懂的表达方式,真正实现了翻译中的“文明互通”,架起了表达美、接收美的语言之桥。

  许渊冲曾说:“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今日吾辈,未忘初心,先生千古,唯美人间。

  (综合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光明日报、澎湃新闻、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刘勇泽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