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今日秋分!黑龙江中医大一院治未病中心专家详解秋分养生 发布时间:2021-09-23 19:39 来源:黑龙江中医大一院官微

  秋分通常在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意味着盛夏的酷暑彻底结束,真正的秋天要到了。《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白天的阳气、夜晚的阴气“势均力敌”。据治未病中心负责人客蕊介绍,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是健康养护的关键节点。

  滋阴润肺

  秋季是冷温交替的季节,收敛降燥之气当令,易伤肺卫,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加大,滋阴润肺应为此时养生的基本原则。可睡前喝蜂蜜水,补充机体津液,也可以通过百合、沙参、麦冬、天冬等具有滋阴润燥、灌溉脏腑的中药来弥补秋燥对身体的损伤。

  日常饮食上也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萝卜、番茄等新鲜果蔬,以养阴润燥,避免燥邪伤害。秋季进补以平为期,可常吃下面这三种食物:

  l 鸭肉:味甘咸,具滋阴养胃清肺补血之效,补虚而不燥热,适于治疗血晕头痛、阴虚失眠、肺热咳嗽等症。

  l 山药:补脾养胃,补肾涩精,益肺生津。其性平,不温不燥,不寒不热,且纯补无泄。

  l 枸杞:入肝经,能补血,入肾经,能滋阴,可平补阴阳,具有补肾生精、养肝明目、消除疲劳、美白肌肤的功效。年龄大的每次吃三四十粒即可,年轻人火力壮,最好用水煮,可使枸杞药性有沉降之力,既补得踏实又不易上火。

  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应注意禁忌,特别是忌无病进补。比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调畅情志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分时节,落叶纷飞,各种萧条的景象令人忧愁,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对人体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甚至出现头昏、乏力、心慌等系列所谓“心衰”的症状。因此,该时节需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情,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此时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心情愉快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平日里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且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太阳升起来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就结束。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提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提倡早睡调养人体阳气,早起舒展人体肺气,适度户外活动,谨防收敛太过。

  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凉燥。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所以,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体内阳气内收,是寒证疾病的高发期。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这个时节适合艾灸,秋分阴阳均衡,人体也趋于平衡,人体的能量更容易被艾灸激发,修复病灶,提拔正气,通过艾灸加速身体的适应力,为即将到来的秋冬打下基础。秋分协调阴阳可灸一下穴位:

  艾灸方法:每次艾灸3—5个穴位,轮流取穴,肢体每穴30—40分钟,肢体10—20分钟。如果胃肠不好,可选择性加灸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中脘等胃经反应点,脾胃乃后天之本,不可不重视,尤其是对气血亏虚的女性。

  此外,“春捂秋冻”比较适合年轻体壮的人,有锻炼机体耐寒能力的意思,但体弱多病、机体反应较弱的人还是应当早晚及时增减衣物,配备长衣长裤,避免着凉伤身,做好防寒,保护好身上的三个部位:

  l 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头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头部一旦吹风受寒,体内热量阳气会散失,因此出现头痛。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外出时最好戴帽子。

  l 肚脐:中医称肚脐为神阙,藏神之地,一些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适当艾灸热敷,驱寒助阳。

  l 脚:“脚冷,则冷全身”,足部寒冷的人,机体抵抗力都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秋分不要裸露脚踝小腿,可适当多泡脚。

责任编辑:付践衡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