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在迪拜世博会,穿越千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1-12-15 10:00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寒飞】迪拜世博会许多国家场馆的建筑设计聚焦各自历史长河中的闪光故事,参观这些场馆,仿佛走进人类数千年历史,璀璨文明令人目不暇接。

  巴基斯坦:灵感来自镜宫

  巴基斯坦国家馆是用历史故事展现开放和多样性的楷模。开馆不到一周就吸引了3万多名观众。不少游客是被巴基斯坦馆绚丽的外表吸引过来的。场馆的外立面镶嵌了成千上万面镜子,整体犹如一块块切割完美的钻石(如图),白天在日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夜晚在灯光的映衬下如梦似幻。这一设计的灵感来自巴基斯坦拉合尔著名的镜宫,宫殿内镶嵌着无数镜子和宝石,相传是莫卧儿王朝的国王沙贾汗为自己的宠妃泰姬·玛哈尔修建的,以便她在跳舞时欣赏自己美妙的身姿。沙贾汗和泰姬·玛哈尔为世人熟知更多是因为印度的泰姬陵。所以说,巴基斯坦国家馆折射了它与印度在文化和历史层面紧密的联系。

  除了亮丽外表,巴基斯坦馆真正吸引人的还有其丰富的内涵。巴基斯坦馆内有一个醒目的时间轴,它的历史故事从公元前7000年开始讲述,佛陀造像就能捋出一条跨越几百年的历史脉络。游客们可以随着《斯瓦特隐秘的宝藏》一书开始一场虚拟之旅,探索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喀喇昆仑山脉脚下的斯瓦特河谷,这里曾是佛教的圣地,自古以来就是犍陀罗艺术的摇篮。从公元前500年左右到公元一世纪,波斯人、马其顿人、希腊人曾先后征服过这片土地,这期间阿育王派高僧到这里传播佛教,而这些历史因缘结合在一起,促成了公元一世纪佛陀造像在犍陀罗地区诞生。所以犍陀罗的佛像融合了早期的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和印度的艺术元素,这也难怪有学者从犍陀罗艺术的佛陀造型和罗马皇帝的雕像中找到了发式、服装、仪态等诸多方面的相似之处。

  以犍陀罗艺术为契机,巴基斯坦馆既讲述了历史上自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又显现了当下对不同宗教和文化的包容以及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爱尔兰:光线盒盛着历史

  爱尔兰国家馆的造型很独特,主建筑上方罩着一个大型的截圆锥体,这一设计的灵感来自爱尔兰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纽格兰奇光线盒。纽格兰奇光线盒是位于爱尔兰米斯郡的纽格兰奇墓中的一种独特装置。这座墓据考证建于公元前3200年的新石器时代,比埃及吉萨金字塔还要古老。墓是一个13米高的圆形土丘,直径约85米,占地面积6亩多一点,墓穴周围一圈是用石头垒成的。墓的入口朝向东方,从墓门开始一条19米长的石头墓道延伸到墓穴中心的墓室。墓门的上方缩进几米还有一个既像门又像窗户的开口,正面远看仿佛是上下双层的门。上面这一层门其实就是“光线盒”,它是一条光的通道,也是这座古墓设计的奇妙之处。每年冬至当天,朝阳升起的时候会有光线通过墓穴入口上方的“光线盒”照亮通道,随着太阳缓缓升起,光线会铺满19米长的通道,连墓穴最里面的墓室也会被照亮。爱尔兰馆的设计借鉴的就是纽格兰奇光线盒的思路,利用上方的截圆锥体光线通道增强馆内的照明,表达爱尔兰人借鉴古老智慧,始终坚持创新的理念。

  在爱尔兰馆入口处的外墙上,还有许多螺旋状的装饰花纹。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这些花纹与纽格兰奇墓外围巨石上的神秘花纹是一脉相承的,同样的花纹在展馆里播放爱尔兰国家宣传片的时候也会出镜。与埃及的金字塔一样,纽格兰奇也有不少未解之谜引发世人的各种猜想,有人认为这墓的设计与古老宗教活动相关;也有人认为纽格兰奇光线盒显现出的天文观测水平远远超过那个时代人们的认知能力,或许与外星生命相关……

  秘鲁:印加吊桥连接过去未来

  一踏入秘鲁国家馆就是一座十几米长的草绳吊桥,这展现的就是秘鲁著名的文化遗产“奎斯瓦洽卡桥”。其实在当地克丘亚语中,奎斯瓦洽卡的字面意思就是指草绳吊桥。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最独到的地方就是它的技艺和传统是古老的,600年未变,而桥却每年都是新的。在秘鲁名城库斯科附近的阿普里马克河两岸,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克丘亚村落的居民会收割安第斯深山中一种耐寒的野草,女人们用野草编成小股草绳,男人们再把这一段段细小的草绳扭结接续起来,最终编织出6条粗壮坚韧的长绳,每条足有70米长。随后,村民们开启神圣的仪式,将峡谷最狭窄处横跨阿普里马克河的旧悬索桥拆除,再用新绳索建起新桥。正如秘鲁国家馆进门处的一段文字所介绍的:奎斯瓦洽卡桥是秘鲁的标志,它穿越时空,连接起过去和未来。

责任编辑:刘勇泽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