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龙江

黑龙江用养结合保护“耕地大熊猫” 发布时间:2022-05-16 08:5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一两黑土二两油。”在黑龙江省,质朴的农民这样形容他们赖以生存的黑土地。也正是得益于广阔的平原和肥沃的黑土地,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573.54亿斤,实现十八连丰,是国家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石”。

  多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东北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了。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黑土地保护在黑龙江省已经受到高度重视,通过科技服务、资金支持、政策引领等措施,让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越来越健壮。

  黑土地保护用养结合是关键

  黑土地保护是一场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保卫战”。目前,全球仅有三大块黑土区,分别在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平原,以及中国的东北平原,而黑龙江省地处东北黑土核心区。

  近年来,由于黑土区水土流失,加之黑土地被乱用、盗用乱象屡发,黑土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首先是黑土层变薄;其次是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元素衰减,黑土变瘦;最后是土壤结构改变与蓄水能力下降,黑土变硬。

  从根本上看,东北黑土地的退化是“用”与“养”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就好像一个人只干活不吃饭,总有一天他会干不动的。”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专家组组长韩晓增说,东北黑土地退化问题并不能等同于遭到破坏,而是在过去的很多年里,由于管理上的缺失以及自然的退化,造成的用养不平衡问题。

  在韩晓增看来,用养结合是解决黑土地退化的一大关键。

  黑土地退化趋势得到抑制

  黑土地怎么用?技术要先行。

  正值备春耕之际,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采集的土壤进行成分化验,然后根据土壤特性对化肥用量进行科学配比,指导种植户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用量。

  七星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化验室负责人金立军说,通过为黑土地做“体检”,给农作物“开药方”,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让黑土地“增绿”,种出来的农产品更绿色、优质、健康。

  在海伦市,黑龙江省与中科院合作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成果,也在这里扎根破土。预计到2025年,将在黑龙江省推广黑土地保护技术2.5亿亩,是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总和。

  韩晓增介绍说,去年黑龙江省组建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院,聘请数十名省内外农业科研、推广专家,成立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专家组……一项项科技会战,推动了黑土地保护的技术创新。

  如何养护黑土地?秸秆还田必不可少。专家介绍,把秸秆留在土地上,相当于给黑土盖了一层“被子”,让它不被风刮走、不被水冲走、不被其他作物侵害,让黑土层越来越厚,有机质越来越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

  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得益于此:“这几年通过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等黑土保护措施,效果确实明显,土质疏松了,产量也提高了。”

  同时,黑龙江省通过结合传统耕作方式,变革技术,总结提炼出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通过解决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从而达到保护黑土,提升土壤有机质的目的。

  作为“龙江模式”的带头人,韩晓增表示,“保护黑土地要辨症施治,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地块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方式。要把这些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家里,真正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久久为功。”

  合理耕地轮作,有效藏粮于地,也能保护黑土地。黑龙江省绥棱县向荣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种了7000余亩玉米,今年轮作改种大豆。合作社负责人刘峰说,轮作有利于保护黑土地,减少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2%、100%,达到国家要求。同时,建成高标准农田8100多万亩,每亩耕地粮食产量平均增加100斤。从2019年开始,黑龙江省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目前,全省黑土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3.46等,高出东北黑土区0.13个等级;每千克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36.2克。

  让黑土地保护“长牙齿”

  虽然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作不断“跨栏跑”,但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韩晓增介绍,过去土壤有机质下降速度大约是7‰左右,现在仍然以1‰到3‰的速度在下降。在30%的坡耕地里面,黑土层变薄问题仍然存在。建立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黑龙江省采取“决定+条例”的黑土地保护立法方式,于2021年6月审议通过《关于切实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决定》,2021年12月审议通过《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将相关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此外,黑龙江省修订了《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印发《关于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发布技术规范,促进优质黑土资源得到科学、合理、持续的保护利用。

  不仅有法治保障,黑龙江省还通过耕地质量监测为黑土“把脉”。

  走进黑龙江省青冈县沃土丰达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块农田,脚下的黑土松软、厚实,上面发黑的细碎秸秆依稀可见。地头有一片围起来的黑土监测区,“这是我们建立的耕地质量监测点。”青冈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金一鸣说,这些设备能够自动监测土壤墒情、健康状况等。监测数据为农业部门合理利用耕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悉,黑龙江省以两亿多亩耕地为基数,按照每10万亩耕地设置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统筹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2480个。

  今春,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九井村党支部书记蒋庆财多了一个新头衔:田长。他的职责是对“遏制耕地‘非农化’、打击盗采黑土、秸秆还田等制度措施”进行广泛宣传。

  为保护利用好黑土,今年黑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的责任分工体系,以确保黑土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蒋庆财成了村里1万多亩地的村级田长。

  黑龙江省还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把耕地保护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用“长牙齿”措施保护每一寸耕地。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负责同志介绍说,今年黑龙江省将围绕黑土地保护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提升黑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性,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责任编辑:刘海龙

审核: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