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春运记忆 发布时间:2023-01-17 16:35 来源:黑龙江网

  回家过年,是无数人心底的愿望,2023年春运悄然拉开大幕,人们怀揣着乡情乡愁,奔走在归乡的路上。人潮涌动的候车室,熟悉的站台和列车,沿途的一幕幕风景,纷纷打开了人们对往昔的记忆。

  “春运”一词首次使用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40多年来,每一次的春运,都夹杂着离乡者复杂的情感。如今的春运,少了连夜排队购票的苦闷,多了指尖上的快捷和便利,高铁的运行也让春运跑出了中国速度,让回家路上少了拥挤,多了舒适,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归家永远是那个不变的主题。

  “绿皮车上的春运是我独家记忆”

  返乡途中,你和我都是赶路人,旅途的尽头,是家人的翘首以盼。出生在哈尔滨的何勇这些年来一直生活在北京,1969年出生的他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这些年,他亲身经历了铁路从绿皮车到普快、直快与特快,后来又到动车、高铁的发展变化。上世纪80年代春运中的绿皮车,一直让他记忆犹新。

  “那时候,能买到一张有座的车票,简直是太幸运了。多数情况都是无座票回家。”何勇说。那些年,如果买到的是无座票,那就要动点“心思”。为了能早点进入火车站,必须早早就要去检票口排队,检完票后基本都是小跑着进入站台,这样才能上车抢到一个有利地形站着。

  “厕所旁边的洗手盆是最好的地方,往往这个地方可以一直靠着车厢的墙壁,没人用的时候,还可以坐在洗手盆上休息。”何勇回忆说。如果抢不到这个位置,那就要往车厢的中间走,找个车厢通道的座椅靠着。因为绿皮车大站小站都要停,中间的位置来往的人少一些,可以把行李放在地上坐着。

  每到春运回家时,车厢内都不是一般的堵,很多人上车后就会找一个长条座椅在下面铺上事先准备好的纸壳或报纸,直接躺进去,他们基本很少喝水,以免进出麻烦。列车员每天也要推着满载瓜子、啤酒、饮料各种零食的推车,从车头走到车尾艰难地在人群中前行。

  绿皮火车因为速度慢,所以运行时间基本都很长,车上的人很快就会熟悉起来,唠唠家常。为了打发时间,一群相互不熟悉的人,还会组局打扑克,但是一定不会玩钱。每到这个时候,相邻的乘客也会围过来看看热闹,有时还会支上几招。被大家带上车最多的“零食”就是瓜子、饼干和桔子。那时候,最奢侈的午饭和晚餐就是火车上的盒饭,在那个大家收入普遍不高的年代,很少会有人舍得花钱买盒饭,基本上都会自己带一些食物吃,条件稍好一点的旅客还会带一个小菜和一瓶白酒。

  “火车上买盒饭,也是讲究技巧的。”何勇说。到了用餐的时间,盒饭车会反复三次经过整列火车,前两次一般不会降价,到了第三次,盒饭车里的盒饭所剩无几,销售人员为了省事,便开始半价处理。这个时候购买最为合适。但是这样的做法也需要冒一定风险,一旦盒饭已经卖空就只能用其他食物填肚子了。

  绿皮车是何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春运回家的记忆,尽管它又慢又拥挤,见站就停,车厢内还混杂着各种气味和不同的口音,吵吵嚷嚷,但是那些再也不能重复的时光,也承载着他关于火车和春运的青春记忆。

  “看着通宵排队抢到的票我哭了”

  改造之前的哈尔滨火车站老售票大厅在车站的左侧,平时的时候,只对外开放一楼售票大厅。每到春运,售票大厅里都会挤满排队买票的人,很多人都提前来排队。这时,哈尔滨火车站会在原有售票厅的基础上,增加二楼的售票窗口,同时增加农民工优先售票窗口,所有的铁路人员也是全员上岗为旅客提供服务保障。

  “售票高峰期时,所有窗口全开,工作人员也是全员上岗,为旅客提供服务保障。”原哈尔滨站工作人员刘海楼说。刘海楼在哈尔滨站负责宣传工作,每年春运购票的人海、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都是他拍摄的题材。

  为了买到一张回家或者返程的车票,很多人都是半夜就到火车站售票大厅排队。每到晚上十点,窗口就停止售票了,只留三个值班窗口卖中转或者近几日乘车车票。春运预售票一般都是白天7点开售,一些乘客为了能买到票,就会拿着马扎、纸壳在售票厅里排队,这样的场景也经常在刘海楼的影像素材里出现。曾经为了一张归家车票通宵排队的程芯回忆说,那些年,想买到车票,就得早点去“抢”。“当时从哈尔滨去上海的火车不多,为了能抢到一张回家的车票,我必须开售前一天晚上就去排队。记得有一年春运,我在开售前一天晚上就去排队了,结果到了大厅才发现,前面已经排了很多比我更早到的人,那次我排了十多个小时,才买到回家的票,握着票的那一刻,我竟然激动地哭了。”

  直到全国铁路全面实现网络购票,曾经通宵拥挤排队“抢”火车票的画面才渐渐消失。铁路部门确定,在2012年春运全面推行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电子支付票款等新的售票方式。2020年,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列车推广实施,乘坐普速列车的乘客无须取票,可直接刷身份证进站、乘车,省去了取票环节,排队买票的场景也成为了历史。

  站台承载着春运的喜悦与别离

  春运的火车从远方驶来,又驶回远方。在回家短暂的团聚后,别离也悄然到来,火车站的站台上,温情与不舍也在不断上演。

  在哈尔滨火车站没有改造之前,只要买一张站台票,就可以送站上车。春节前,下车的人多是大包小裹带着礼物,脸上都是回家的喜悦,而春节后,站台上则是另一番场景。作为站台上的客运员,刘军见过太多离别的场景。不愿分别的年轻情侣,在站台上依依不舍的拥抱,哭着说我会等你;舍不得幼子的父母不断亲吻和安抚怀里哭闹的孩子,却终究还是狠下心把孩子留给老人,踏上列车继续外出打拼……

  2003年的冬天,刘军曾经看到过一对年迈的父母送别去上海工作的儿子。当火车即将开动关上火车的门时,车上的儿子在火车的玻璃上写上了“爸妈,保重”几个字,两位老人强忍着泪水,和儿子告别。当列车驶离站台后,两位老人依旧看着列车驶离的方向,久久不肯离去。

  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运早已不是过去的样子,从绿皮车到高铁,从排队买票到网络抢票,数字化春运让归家的路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但从前经历过的那些难忘春运依然是几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火车承载了无数异乡人的团圆梦,无论时代如何更迭,那些上演在火车上的关于归家、关于别离、关于南来北往的故事都从未停歇。(记者 白林鹤 文/摄)

责任编辑:刘海龙

审核: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