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牌背后的故事 | 黑龙江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冠军姜奇

发布时间: 2025-08-07 14:23  来源:哈尔滨技师学院

  姜奇,智能控制与电气工程系21级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生,黑龙江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冠军。

  赛场之外·磨砺自身

  姜奇的备赛历程是一部精确到秒的“工业化训练手册”。每天清晨5:30,他准时出现在学院电气装置一体化实训室,开始持续14小时的“三班倒”式训练。上午进行全英文PLC编程训练,对照德国工业标准逐行修改代码;下午完成企业真实案例的电气安装,所用线槽切割精度要求控制在±0.02m;晚间则要处理指导教师预设的各类故障模拟场景,包括在高、低温环境接线等极端工况。在比赛的规则和要求上,教练团队针对赛时的不同情境提供了详细的应对策略,同时帮助他制定了科学的战术,确保在比赛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调整训练方法,他逐渐突破自身瓶颈,“这段磨砺自身的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心态、主动寻求专业教师指导并持之以恒地努力,才是攻克难题的根本途径。”姜奇深有感触地说道。

  赛场之内·沉着应对

  比赛伊始,姜奇首先按照个人工作习惯有序摆放工具,规范的工位布置能唤醒训练时的肌肉记忆,帮助快速进入状态。完成基础准备后,他立即投入布线图的现场分析与标注工作。图纸识读的精确度直接决定后期安装质量,在严苛的评分标准下,所有管线、线槽的定位尺寸及水平垂直度偏差均需控制在2毫米以内。这份包含十页细则的评分标准中,图纸标注虽只是基础环节,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冠军与亚军的差距,往往就取决于这些毫米级的工艺细节把控上。

  金牌DNA·职业教育与时代青年的双向奔赴

  赛事进程中,时间管理与设备可靠性构成了双重挑战。电气装置竞赛包含安装、布线、接线、调试编程等十余个技术环节,特别是后期调试阶段,时间压力呈几何级增长。更严峻的考验来自突发技术故障,电气元件损毁、安装空间冲突、工序错位等问题随时可能发生。姜奇通过建立双重校验机制,在元器件选型、线路敷设等环节设置质量卡控点。他始终坚信,那段“三班倒”的高强度训练经历,浸透的是汗水,凝聚的是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从校服到工装,我们这代人要改写“蓝领”的定义。站在领奖台上,姜奇胸前金牌闪耀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他心底最炽热的誓言:从“工”字到“匠”字,我们这代人要追求的不只是个人的成功,而是要让每一颗经手的螺丝都镌刻冰城智造,让毫米级的精度成为龙江工匠最骄傲的名片。当他以省赛冠军的身份回到学校,那套曾让他熬红双眼的实训设备,如今正批量培养着新一代高技能人才,正如实训室文化墙上那句醒目标语:“每个毫厘之精,都在重塑我们人生的高度”。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