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黑龙江大学多名专家学者,积极投身科研抗疫一线,尤其在与抗疫机制、措施、策略相关的经济、社会、管理、心理学等研究领域产出了大量科研成果,为复工复产建言献策。
发挥社科“智囊团”作用 精准对接抗疫研究需要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谢永刚教授开展了建立“黑龙江省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对经济影响评估机制”的研究,指出“评估机制”建立是一种制度创新,具体实施包括建立组织机构、成立评估专家组、规范运作程序、优化评估手段、加强组织领导等;新闻传播学院郑亚楠教授在省重点培育智库“数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平台,提交了《关于在联防联控中加大守法观念传播的建议》《以防疫为契机,完善省级网上教育》等。
深化学科交叉融合 积极贡献黑大社科智慧
外语、哲学、文学、法学、经管等学科是黑龙江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汇聚了大量高水平专家。黑龙江大学焦方义教授重点关注复工复产问题,他提出要解决好春耕期间的物资、产业链对接。政府要有序指导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及时复工复产,确保种子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供应。加强对农民农业技术的线上指导培训,积极发挥农村电商网上销售平台的作用,解决因疫情带给农业春耕生产带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乔榛教授也发表了《关于提早规划我省疫情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建议》,提出应扶持优势产业,为恢复经济注入强大动力,对接国家重点投资领域,争取更多政策性支持,发展龙江新型产业。两位专家建议被采纳,并在我省抗疫和复工复产期间发挥作用。
此外,黑大新闻传播学院关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舆情分析报告》、《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去复工,在抗“疫”中建功》《从黑龙江新冠疫情的辟谣报道看谣言的治理路径》《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我省 10 场新闻发布会数据分析及建议》等理论文章和建议,也都是将新闻学、传播学、信息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甚至大数据技术相结合产物,让人文社会科学能够更好的服务抗疫,解决现实问题。
鼓励专家投身一线 奋力彰显社科责任担当
疫情期间,黑大谢念湘教授为一线接听电话的危机干预工作者开展督导讲座《防控疫情阶段热线电话案例督导》,受益人群近500人次;并为全省危机干预工作者开展讲座《防控疫情期间公众心理健康状况调适》微课堂、受益人群1300多人。教育科学研究院郝春东教授应省民政厅应急救援队邀请,通过腾讯会议形式给救援队队员做题为《疫情期间老年人心理特点与调适》的培训。他还为省内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培训,并成立了冰城心理救援队,集中了20多名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此外,还有许多黑大社科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普及防疫知识,为复工复产建言献策,有力地彰显了黑大社科在服务国家工作大局方面的智力优势,为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对于科学防疫、精准防疫起到了重要作用。(董捷 记者 彭植)
责任编辑:张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