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抗联从此过丨从抗日英雄尚大嫂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尚玉山 东北抗联精神在英雄血脉中永续传承 发布时间:2022-09-17 18:30 来源:黑龙江网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此后14年的漫长岁月里,东北抗日联军外无援军,内无有效的装备和给养供给,并长时间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完全是独立奋战。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1932年至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依然做到平均每天打击日军52次,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经营”东北的庞大计划,并把这个罪恶计划变成套在侵略者脖子上的绞索,成为埋葬10余万日军的坟墓。

  如今,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中,还陈列着一幅摄于茫茫林海中的照片,树干上,抗联将士深深地刻下了“抗联从此过 子孙不断头”的标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25日视察黑龙江时特别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黑龙江网推出系列专题报道《抗联从此过》,带领读者走近抗联遗迹,回顾那段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重温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东北抗联精神,让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作为黑龙江省的北部重镇,北安曾是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驻地。在东北沦陷的暗夜中,这里是游击区,武装抗日风起云涌,留下了太多太多感天动地的抗联英雄故事。

  1951年10月的一天,6岁的尚玉山成了一名扶棺人,逝者是他的母亲——抗日英雄尚大嫂。

  尚大嫂本名叫张广英,1907年出生在山东潍县的一个贫苦农家。因生活所迫全家闯关东,最后在北安李殿芳屯安了家。23岁那年,她嫁给了当地贫苦农民尚福。从此,人们都习惯叫她“尚大嫂”。

  “1939年初夏,抗联六军十二团在二次西征过程中,到李殿芳屯发动群众,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我的母亲被抗日救国的道理吸引,很快成为最活跃的积极分子,担任村妇女救国会会长,还被抗联六军十二团接收为抗联战士,负责地方后勤保障工作。”

  听着77岁高龄的尚玉山娓娓道来,一幕尚大嫂支援抗联的英雄图景在人们的眼前缓缓展开。

尚玉山在为群众义务理发

  1939年7月,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中共北安中心县委在李殿芳屯成立。尚大嫂积极参与周边村屯成立救国会、妇救会的发动工作,为抗联部队筹集军粮,制作棉鞋、棉衣,运送抗联急需的药品、日用品等物资,多次受到抗联部队首长的表扬。

  据北安市革命屯抗联纪念馆资料记载,尚大嫂及乡亲们想方设法,三天时间内就为抗联筹备了七麻袋的物资,然后以进山拉套子为由,将物资送往南北河密营。从密营回来以后,尚大嫂等人又很快组织了抗联急需的第二批军需——棉衣70套、棉鞋70双、粮食近千斤,还有煤油、药品、电池、指南针等物资,并安全送到抗联密营,让抗联部队在南北河根据地逐渐站稳了脚跟。

  由于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抗日救国会成员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可能,但尚大嫂和许多抗日骨干不顾安危,持续发展本屯救国会组织,还组织这些会员在周边十几个村屯陆续建立了救国会组织,发展会员120多人,形成了北安东部山区边缘村屯与抗联南北河后方基地紧密相连的抗日活动区域。

  在救国会和妇救会的组织下,李殿芳屯成车集粮、成批做衣,各村屯救国会筹集的物资也源源不断地集中到李殿芳屯,白天准备物资,晚间集中运送,李殿芳屯成为支援抗联的物资保障集散地,黑龙江北部地区的抗日烽火越烧越旺。

  北安地区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很快引起了日寇的注意。

  1940年6月的一天,一名抗联战士正在尚大嫂家谈工作,忽然传来一阵汽车声。尚大嫂到后窗户一看,北边和东西两边,密密麻麻的全是日本兵,他们端着带刺刀的枪已经围上来了。

  “咱们现在的北安市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所在地,那个时候是鬼子的东大营,鬼子就是从那派出人来的。6月份的草还都没长高,你躲在哪儿都能看见,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母亲一把就拉住了抗联战士,把他藏进猪圈旁边的柴火垛里。”

  鬼子进了院,在离柴火堆仅十多步的地方设立了一个岗哨。一天多了还没有撤。

  尚大嫂想到战士一天没吃没喝,急得心里着火一样,战士身体虚弱,一天没吃东西肯定熬不住。她烧了两个“面团”,装作去抱柴火,趁哨兵一转身的工夫,把“面团”塞了进去。又回到屋里装了一瓶水,藏到袖筒里,拿着猪食盆子假装喂猪,把瓶子也塞了进去。

  第二天日本兵撤走,抗联战士脱险了,大家都夸她是好样的。她说:“抗联战士为咱们豁出命打鬼子,我也要豁出命来保护他们。”

  抗联战士李振国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尚大嫂同妇救会副会长于长青先把李振国藏在苞米楼子里,随后又转移到西沟子破房子里。这期间,日本兵、警察、特务经常到屯中搜查,还派了一个伪军连长期驻防。她领着乡亲们以打柴作掩护,在北山深草稞里挖了一个小地窨子,让李振国在那里养伤。她把家里几只鸡下的蛋托小猪倌儿捎到山上,每次猪倌儿回来她就问:“李同志咋样了?缺啥东西?衣服破了没有?”在她和妇救会同志的精心照料下,李振国不久伤愈归队。

  接下来的日子里,敌人一边加大对抗联部队的清剿力度,一边抓紧搜捕、威逼利诱。很快,一些民族败类顶不住压力,出卖了李殿芳屯的抗日力量。

  据北安市革命屯抗联纪念馆资料记载,1940年10月31日,由于叛徒告密,日伪军400余人乘十余辆大卡车,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围了李殿芳屯。为了保存抗日力量,救国会紧急把当时的中心县委书记王永昌等人秘密转移,但其他人已来不及逃脱。当天,包括尚大嫂在内,李殿芳屯及周边有55名抗日积极分子被捕。

  敌人企图从被捕者口中得到抗日队伍的消息,可审问了一圈儿,谁都不说。敌人狗急跳墙,对尚大嫂、于长青、黄凤九等人施用了老虎凳、灌辣椒水、上大吊、火烧、手指钉针、睡“阴阳床”等酷刑。

  那是难以想象的摧残,但是尚大嫂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咬紧牙关,一个字都不说。

  不仅仅是尚大嫂,这55人中没有一个人变节投敌。两天后,一无所获的日伪军将尚大嫂、于长青等33名抗日群众押到北安宪兵队继续审讯,后来又把其中25人转至哈尔滨监狱,分别判处10至15年徒刑,有15人牺牲于日寇监狱。

  1945年,尚大嫂等人得以解救,回到家乡,乡亲们从十里八村赶来看她。

  1949年,尚大嫂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中共中央北方根据地慰问团到李殿芳屯慰问,并送来毛泽东主席题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条幅及慰问品。根据慰问团的建议,当地政府将李殿芳屯改为“革命屯”,是省级政府首批确定的革命老区。慰问团还向尚大嫂表达了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

  1951年9月,尚大嫂光荣地被选为国庆观礼代表,要去北京见毛主席。临行前,她一遍一遍背诵准备好的向党中央、向毛主席要说的话。

  然而天不假年。尚大嫂行至齐齐哈尔(当时黑龙江省省会)时旧病复发,省委、省政府非常关心,将她安排在省医院,组织专家全力救治,但尚大嫂终因病情严重,于10月9日不幸病逝,年仅44岁。

  英雄已逝,但是她的精神永存。特别是她的儿子尚玉山,在母亲英雄事迹的感召下,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再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几十年来,他从未停止奉献的脚步。多年来,尚玉山多次见义勇为,参与各种志愿工作,成为当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由他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已由最初的几个人已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

尚玉山给孩子们讲述红色历史

  “我会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战斗意志,只要党需要我,我随时做好准备。”尚玉山说。如今,他还会经常到各地讲述红色故事。在他的家中珍藏着一块木牌,那是2001年10月1日他和父亲去齐齐哈尔西满革命烈士陵园看望母亲时写下的。上面写着:“党是太阳,是母亲,我要向母亲学习,燃烧自己,让光照亮万物,让热洒满人间!”

尚玉山家的木牌

  在北安,像尚大嫂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

  这里是著名的“南北河会议”的召开地,还建立了抗联指挥中心、后方基地、北安中心县委和抗日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地方组织,东北抗联以此为依托,灵活机动、机智勇猛地打击消灭敌人。这里曾活跃着赵尚志、李兆麟、金策、冯仲云、于天放等一批著名抗联将领,还留下了冰趟子战斗、八道林子阻击战、夜袭宋家站、王钧挽救十一团、于天放牢笼脱险、刘二嫂掩护于天放、常有君英勇就义等动人的革命故事。

  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璀璨星火,用行动、用鲜血诠释了北安这座小城不畏强敌的勇敢与坚强。

  抗联从此走过,东北抗联精神也会世世代代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记者 曲立伟)

  部分文献资料来源:

  《那个被抗日火种点燃的革命屯》——王宇萌《党的生活》

  《缅怀我的母亲——尚大嫂》——尚玉山《党的生活》

责任编辑:刘海龙

审核: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