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讯(记者 佟宪鹏)七台河市坚持开门教育,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贯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过程,统筹全市资源和力量,着力打造“有感服务·无感治理”城市治理新品牌,切实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成效、新变化。
聚焦群众关切,精准施策“有感服务”。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广开言路征集意见,着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不实不优问题,推行更有体验感的服务供给方式,让有效服务“感知满满”。开门纳谏,增加服务感知度。畅通多元化意见建议征集渠道,常态化推行“我为七台河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开展“冰雪经济建言”“我为医改建言献策”等民意征集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变“政府独唱”为“社会合唱”。收集采用有效建议880余条,市县两级系统谋划重点民生实事106件。优化流程,提升服务便捷度。推行多元化服务模式,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转变。实行不动产登记“周末延时服务”,有效解决群众“工作日没空办、休息日无处办”的难题。深化“社银一体化”改革,42项高频就业服务事项下沉至全市50个银行网点,累计办结业务1.8万件,惠及群众2.3万人次。触角前移,加快服务响应度。打破被动服务、滞后服务的惯性思维,变“坐等诉求”为“主动回应”。针对停车难题,统筹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将内部停车场向社会免费、错时开放,挖掘并释放55家单位的停车位3003个。在信用赋能助企中,对经营主体运行情况精准识别、主动介入,助力173家企业重塑信用。今年6月,七台河市信用指数排名再创新高,在全国261个地级城市中排名第14位,连续排名全省第1位、全国100万以下人口规模城市第1位,创历史最好位次。
坚持无事不扰,数字赋能“无感治理”。针对查摆出的“差别审批、过度检查、刚性管理”等漠视群众利益的顽瘴痼疾,小切口入手,多部门联动,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推行“无感治理”多元化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群众生产生活的干扰。搭建智慧平台,实现治理智能化。打造智能审批系统,推动服务从“能办”向“易办”“智办”升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AI算法自动核验、智能比对,实现企业开办等高频事项“同标准、无差别”审批,累计完成智能审批10467次,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真正实现数据代跑、企业减负。创新监管模式,强化治理精准化。推动监管由“人海战术”向“智慧治理”转变,构建“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监管体系。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无人机“高空巡航+定点悬停”非接触式巡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19.7%,营造了更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秉持柔性理念,彰显治理人性化。坚持宽严相济,实行柔性化执法、人性化管理,推动治理理念从“刚性管理”向“柔性引导”转变,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城管部门对占道经营商贩实行“首违不罚”、引导流动商贩在指定区域经营;公安部门对初次轻微交通违法批评为主、对外地车辆轻微交通违法落实免罚措施;桃山区积极探索柔性治理举措,精心选址,打造特色网红“溜达串”等多个经营点,等等,在依规依法治理中体现城市关怀。
推行共建融合,凝聚服务治理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激发多方参与热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真正用群众满意度检验学习教育成效。广泛参与共建,群策群力纾民困。深化“双报到”服务机制,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等活动,各级党组织领办社区“需求清单”138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40余件。实施“暖新聚力”行动,动员100余家商户加入“暖新小店”,为快递外卖小哥提供免费饮水、错峰用餐优惠等服务。积极整合资源,贴心服务暖民心。在全省率先举办“奥运冠军城·专家人才行”高层次医学专家服务基层主题活动,邀请23名知名医院专家来我市进行义诊、健康咨询,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国家级的诊疗服务。推进养老托幼、助餐助行、家政便民等8类32项优质服务事项进社区,推动便民利民服务惠及群众。统筹多方力量,协同共治解民忧。针对马路“拉链”难题,将通信、供热、给排水、电力等10余家单位挖掘道路申请,统一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对57处破挖线路采取同段工程“同槽、同期、错时”施工方式,有效杜绝“挖了填、填了挖”的问题。建立区域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社区、驻地单位等召开议事会议,协调解决环境整治等难题320余个,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学习教育带来实实在在的服务治理成效。
责任编辑:姚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快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