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8-08 13:40 来源:黑龙江网
冰雪季的余温里,哈尔滨双城区的飞鹤智能产业园正上演着另一种“火热”。2025年开春以来,这座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日均接待游客超800人次,南方游客占比达六成。当智能生产线的机械臂与游客的惊叹声交织,当研学少年的实验台与黑土地的乳香相遇,飞鹤用“工业+文旅”的创新实践,为东北产业转型写下生动注脚。
黑灯工厂里的“科技秀场”
走进飞鹤智能产业园的核心区域,透明玻璃幕墙后,一场无声的“科技大戏”正在上演。没有工人穿梭的车间里,5G驱动的非接触机器人精准抓取原料,AGV无人车沿着地面光轨运送料箱,智能分拣系统以每秒3次的速度完成产品分装——这就是让游客频频驻足的“黑灯工厂”。
“即使关灯,生产线也能24小时运转,设备综合效率保持在85%以上。”产业园讲解员李媛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来,她指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大家看,这组实时更新的指标,能精确到每罐奶粉的生产时间、质检结果,甚至原料来自哪个牧场。”
在“智能中枢”展厅,一块360度环形屏循环播放着从牧草种植到奶粉出厂的全链条动画。游客可以通过触控屏“解锁”每个环节的科技密码:“原来奶牛戴的项圈是智能监测设备,连产奶量、健康状况都能实时传输。”这样的发现,让工业游跳出了“参观厂房”的传统框架。
研学课堂上的“乳香启蒙”
“原来我们喝的奶粉要经过这么多检验!”来这里研学的孩子们举着自己压制成型的奶片,包装纸上还印着刚学会的“蛋白质”“钙含量”等关键词。
这是飞鹤工业游专为青少年设计的研学项目。今年开春以来,已有2000余名中小学生走进产业园,通过“光影展厅看历史、透明工厂学科技、实验课堂做实践”的三段式体验,揭开乳业生产的科学奥秘。在“模拟牧场”区,孩子们戴着VR眼镜“走进”北纬47°黄金奶源带,看奶牛在草原上漫步;在检测实验室,专业人员演示如何用精密仪器检测奶粉成分,“每克奶粉里的微生物数量要控制在100个以内,比我们的指甲缝还干净。”生动的比喻让孩子们恍然大悟。
“过去讲‘食物从哪里来’,只能在课本上画奶牛。现在孩子能亲眼看到奶粉是怎么生产的,还能亲手做实验,这种体验太珍贵了。”带队老师张敏的话道出了研学游的价值。飞鹤还联合教育部门开发了《乳业科技启蒙手册》,将工业知识转化为适合儿童的互动游戏,让“科技兴国”的种子在乳香中悄然萌芽。
产业转型中的“文旅密码”
作为亚冬会合作伙伴,飞鹤工业游还巧妙串联起冰雪资源。从中央大街到产业园的接驳专线上,导游会讲述“冰雪与乳业”的关联:“零下30℃的严寒,反而能让奶源地的病虫害更少,这是大自然给东北的馈赠。”这种在地化叙事,让工业游与哈尔滨的冰雪文旅形成了奇妙共鸣。
产业园总经理方暘站在游客留言板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没想到东北的工厂这么先进”“为中国智造骄傲”。他告诉记者,飞鹤正规划扩建研学基地,引入AR技术打造“虚拟厂长”互动项目,让游客能“指挥”生产线运转。“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东北不仅有冰雪,还有领先的智能制造;不仅有老工业基地的底蕴,更有新质生产力的活力。”
暮色中的产业园,智能车间的灯光与文旅区的暖光交相辉映。当最后一批游客带着奶香与惊叹离开,生产线的机械臂仍在不知疲倦地运转。这座由工厂变身的文旅地标,正用独特的方式诉说着:东北的振兴故事,既能写在轰鸣的车间里,也能映在游客的笑脸上。
实习记者 杨阳斯羽 记者 贾博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