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机关大院围墙拆了!24小时开放绿地!最新数据:已有162个单位这样做

发布时间: 2025-08-08 14:52  来源:劳动报

  春有玉兰飘香,秋有红叶添彩

  原本被栏杆围起的“院墙内绿地”

  如今成了一座“人人可穿行”的城市绿洲

  一起来看看吧↓↓↓

  闵行区政府机关大院“拆墙透绿”

  升级打造口袋公园24小时免费开放

  近日,位于沪闵路6258号的闵行区政府机关大院“拆墙透绿”,打造的口袋公园“玉澜园”正式向市民24小时免费开放,成为上海今年单位附属绿地开放项目中的又一力作。

  这里一个多月前还是闵行区机关大院的一块老旧绿地。为了让更多市民共享绿化成果,今年年初闵行区委、区政府提出将这块绿地改造提升后,对市民开放并将其纳入今年闵行区单位附属绿地对社会开放计划的首个项目,5月份开工,6月底完工。

  玉澜园以上海市花白玉兰为主题,也是全市首座白玉兰主题的共享花园。公园里,玉兰花瓣造型的廊架现代简约。白玉兰、红玉兰、紫玉兰的图片镶嵌其中。

  沿小路往里走,云雾缭绕,仙气飘飘。原来这是特为耐阴花境制作的雾森系统。

  多种耐阴植物排列组合,其中一种叶子巨大,酷似大象耳朵,它叫象耳芋,叶子直径足足五六十公分。炎炎夏日,雾森系统每10分钟“吞云吐雾”一次,每次约10分钟,一方面改变植物生境,另一方面增加湿度和负氧离子。

  碎石铺成的小径上,间隔铺设了二十多个香樟木桩,年轮清晰可见,香樟木桩散发着香味。花境在视觉、嗅觉上营造古朴自然的意境,让人们在此身心得到放松。

  “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高大乔木,增植白玉兰、紫玉兰等多品种玉兰树,并搭配精心布置的耐阴花境与低维护地被植物。”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白玉兰元素贯穿始终,“竹影兰香”“花影香庭”等诗意节点,市民可尽享市花意境之美。

  花境在植物上的搭配更是匠心独运,矾根、菖蒲、肾蕨、鸢尾、芙蓉菊、婆婆纳、彩叶草、香彩雀、福禄考、五色梅、鼠尾草、四季海棠、栎叶绣球等地被植物,分别种植在不同区域,在不同季节开不同颜色的花,保证四季有景。

  “通过拆除围墙、优化园路系统、提升绿化品质,机关附属绿地变为市民可步入可停留可游憩的公共空间。”闵行区绿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休闲步道串起多处休憩座椅,可供晨间锻炼、午后阅读、邻里小聚、孩子们玩耍……

  “孩子喜欢蝴蝶,这里蝴蝶很多,改造之后我们几乎每天都来玩。有时吃好晚饭也会出来走一圈,政府绿地开放确实让市民得益!”住在附近的丁阿姨说。

  玉澜园的开放是闵行区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计划持续推进的生动实践。截至2024年底闵行全区已开放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明谷科技园等8处示范点。2025年吴泾镇党群社区服务中心绿地等新点位也将陆续亮相,持续为市民织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高品质绿色生活网络。

  全国首个地方标准11月起实施!

  最新数据:

  本市现已开放162个共享单位附属绿地

  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是超大型城市解决现有土地资源紧张、新增公共绿地成本极高的治理智慧。

  如何让开放共享之路更规范、更高效、更高质?记者从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获悉,由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主编的《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设技术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关于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地方标准。

  记者获悉,该《标准》是对于之前出台的《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实施办法(暂行)》《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与技术文件的细化。下一步,市级相关部门将对各区绿化管理部门、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标准的宣贯。

  截至7月底,全市已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162个,改造成口袋公园47个。吴兴花园、上海音乐学院汾阳校区、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上海辞书出版社、奉贤区政府、大润发薇花园、商飞总部、医工院、闵行区政府等一批典型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应,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

  这些“新成员”也已经加入

  浦东图书馆位于浦东新区前程路与锦瑞路路口,其附属绿地面积超10000平方米,与邻近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曾由铁艺围栏阻隔。

  经过开放改造,如今浦东图书馆、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浦东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以及旁边的锦绣文化公园“四馆一园”正式全面贯通,全域无界融合,是单位附属绿地从“一个单位开放”走向“片区式开放”的优秀案例。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坐落于静安区北京西路上,其前身是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历史建筑“雷士德医学院”。

  此次改造中,相关部门拆除了围墙,将绿地与市政人行道融合设计,还将雷士德医学院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从铺装、小品到水景、座椅、植物配置,细节中尽显匠心。

  医工院附属绿地开放后,与去年开放的辞书出版社附属绿地、静安雕塑公园“串点成线”,进一步提升了北京西路沿线的绿地布局。

  金外滩国际广场位于黄浦区中山南路沿街,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原有的附属绿地形式单一,此次改造以“橙黄交响曲”为设计理念,通过增加银杏、乌桕、朴树等橙黄色观叶植物,打造了一个树影婆娑的“浮光花园”。

  同时,改造中增设了以便民服务为主旨的“市民驿站”,搭配各种独具特色的休闲座椅与廊架,为周边人群提供了一处可休憩、可活动的绿色交互空间。

  经世书局位于杨浦区国顺路,其用地隶属于复旦大学。此次附属绿地改造升级,将几乎废弃的停车场实施了功能转变,改造成以阳光草坪、特色树阵为主题的共享绿地。整体色调以“复旦红、复旦白、大学绿”为主,以中央草坪为中心打通空间隔阂,为场地赋能创造更多元的活动空间。

  如今,这片更新后的街区正重焕新生,书卷气融合自然气息,到处显得生机勃勃。而场地更新、功能更新和街区更新,也令杨浦这片“老街”再次焕发活力。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  核:刘海龙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