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哈肉联:守正创新铸经典匠心传承拓新篇

发布时间: 2025-08-08 18:19  来源:黑龙江网

  作为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哈肉联,在岁月更迭中始终焕发着独特光彩。从诞生之初的技术引进到如今的数字化升级,从坚守传统工艺到拓展国际市场,这家百年企业用“守正”与“创新”书写着属于中国肉制品行业的传奇。

  百年溯源:从技术引进到工艺传承

  1913年,英国商人马前氏在哈尔滨投资建立滨江物产英国进出口有限公司,引进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技术,生产出闻名遐迩的红肠,这便是哈肉联的前身——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百余年来,哈肉联红肠特有的果木烟熏味与浓郁肉香从未中断传承,即使历经变革发展,红肠制作的传统工艺始终被悉心保留,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提升。

  2007年,哈肉联红肠制作技艺被认定为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荣誉既是对其百年工艺的肯定,更是对其传承使命的见证。从原料挑选到烟熏成型,30多道严格工序承载着老字号的匠心:仅选用自宰冷鲜肉,经专业检疫确保无病害;遵循传统配方,融合欧洲工艺与本土风味,让肉馅呈现诱人的玫瑰红色;灌制环节精益求精,保证肠体紧实饱满;尤其是采用传承百年的俄式窑炉,以果木与硬杂木混合烟熏,赋予红肠独特的天然木质香味与枣红色外观,使其在众多肉制品中独树一帜。

  品质坚守:道德为基科技赋能

  “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这句传承百年的理念,早已融入哈肉联的生产血脉。从引入荷兰施托克生猪屠宰分割线,到采用明火烟熏、低温杀菌等先进技术,哈肉联始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拥抱现代化。严格的内控标准贯穿全程:低温冷链处理确保肉品本味,首末件检查、自互检、过程检验等管理手段层层把关,原料班组甚至对每块肉逐一精修,不放过一根猪毛、一块碎骨。

  2021年启动的数字化改造项目,累计投资超1000万元,引进灌肠机、高速自动扭结挂杆机、自动装盒机等智能化设备,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节省人力,更大幅降低了人工误差,让“高品质”从理念落地为可量化的标准。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与现代化管理体系的结合,实现了从原料入车间到成品入库的全流程可控,为产品品质筑牢了科技防线。

  创新突围:产品迭代渠道拓新

  百年传承并未让哈肉联固步自封。如今,企业已形成8大类100多种熟食产品的丰富矩阵。针对哈尔滨旅游季热潮与年轻消费群体需求,推出低盐、低脂产品,在保留传统口味的同时,满足现代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追求。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哈肉联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近期更斩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用科研实力证明老字号的创新活力。

  在销售渠道与营销策略上,哈肉联同样展现出前瞻性。借助哈尔滨旅游影响力,推出“现场热卤鲜熏+预包装产品”的全新模式门店,将“透明工厂”搬到消费者眼前,让顾客零距离见证红肠制作全过程,感受产品的真实性与可追溯性。目前,这种新模式门店已从哈尔滨拓展至北京、青岛、新疆等数十个城市,打破了地域销售界限,让全国消费者都能便捷享用到热气腾腾的正宗哈肉联红肠。

  版图扩张:从地方名产到国际品牌

  凭借过硬的品质与创新的模式,哈肉联的市场版图不断扩大。目前,全国门店近200家,覆盖华北、华东、华南等多个区域,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出口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让“哈尔滨红肠”这一地方特产真正走向世界。

  从松花江畔的小工厂到辐射全球的老字号品牌,哈肉联的百年历程,是中国民族企业坚守品质、勇于创新的缩影。未来,这家百年企业将继续以匠心守初心,以创新谋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老字号的独特魅力。

  实习记者 杨阳斯羽 记者 贾博

责任编辑:王忠岩

审  核:刘海龙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