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书写绿水青山新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8-11 09:12  来源:龙头新闻

  8月的尚志,山林间暑气渐消,生机愈发蓬勃。走进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以下简称尚志管局)各个林场,果树大棚里果香四溢,地摆木耳旁水汽氤氲,蓝莓园里笑语盈盈——一幅幅喜人画卷描绘着尚志管局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的鲜活图景。

  “南果北移”:果棚飘香欢乐多

  走入尚志管局小九林场“南果北移”果树大棚,棚内暖意融融,一排排桃树枝桠上,诱人的桃子泛着粉红,正逐渐进入成熟期。而在隔壁的大棚内,一些被褐色纸袋套着的桃子则像一个个小灯笼般悬挂于树上,分外惹人关注。

  “给果实套袋是为了让果实在同一时间接触阳光上色,这样能准确地衡量果树的成熟期,也能保证同一批果实的香甜口感。”小九林场副场长孙兴指着一个刚摘袋的果子说,“你看这一树刚摘袋的桃子,目前是黄色的,再晒几天太阳,它们的果皮就能由黄变红,那时桃子的软硬度刚好,汁水充足,是最好吃的时候。”

“南果北移”桃子熟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给果实套袋也为了在果树管理期给树干喷药时不伤到果实,保证了绿色健康。而这仅是小九林场“南果北移”管理技术中的一招。

  孙兴伸手拨开茂密的枝叶,指着树干底部向记者介绍:“我们可不是硬把南方桃树挪来的。你看这底下的砧木,是北方本地的山丁子,耐冻、扎根稳,它可以称得上是果树嫁接的‘万能钥匙’,由它做底再在上面嫁接锦春、锦绣等南方品种,能够极大保证成活率。”孙兴介绍,小九林场刚开始试种时,光砧木与接穗的“适配度”就试了近10种。南方品种喜暖怕冷,北方土壤偏碱,他们带着技术团队反复调整大棚温湿度,还改良了土壤酸碱度,折腾了3年,才让这些南方果树在北方大棚里扎了根。

套袋果树 造型独特

  今年是大棚大面积挂果的第2年,16栋大棚里,蟠桃、苹果等品种陆续进入采摘期。

  “你看那边几个棚,上周就开始摘袋了,这两天游客来采摘,一筐筐往车上搬。”孙兴朝大棚深处指去,果然听见一阵欢声笑语,是几位带着孩子的游客正将刚采摘下来蟠桃放进竹篮。孩子们举着刚摘的桃子凑到鼻尖细闻,脆生生地说:“这桃子比超市买的香。”

  为了让“果香”变“人气”,小九林场特意在林场内开辟了采摘游玩区,游客摘完果子能坐下来歇歇脚,还能尝口刚洗好的鲜果。

苹果品种

  “去年是第一年结果,这几个棚一共产了1万多斤,都是游客采摘走的。很多晚一点知道的游客过来后都无果可摘了。足以看出我们果子的品质确实好。”孙兴算着今年的丰收账,果树增产、职工增收、周边农户帮忙管护也有不少收入。小九林场“南果北移”的尝试,不仅让北方人吃上了应季的南方鲜果,更让林场走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新路。

  “春耳秋管”:黑木耳双丰收

  在相距几十公里的帽儿山林场黑木耳种植基地里,又是另一番忙碌景象。帽儿山林场黑木耳产业负责人田成龙正带着职工给地摆的黑木耳菌包浇水,细密的水珠顺着菌包流下来,滋润着上面刚冒头的黑嫩耳片。

黑木耳丰收

  “现在是‘春耳秋管’的关键时候,得让菌包保持湿润,但又不能积水,不然耳片容易烂。”田成龙蹲下身,拿起一个菌包向记者介绍,“前阵子头茬春耳刚收完,你看这菌包上还留着采摘的痕迹。今年平均每个菌包产1.2两黑木耳,赶上价格好,1斤能卖到二十七八元,我们林场职工种植了60万袋,还带领周边农户种了100多万袋,光头茬春耳就挣了不少。”

  让田成龙更高兴的是,经过这阵子的精细管理,这些菌包还能再出一茬秋耳,“预计每个菌包还能再出3钱黑木耳,量虽然比春耳少,但秋耳口感更紧实,价格更高,这可是‘双重丰收’。”田成龙说。

  这丰收的底气,来自尚志管局扎实的黑木耳产业基础。多年来,尚志管局的“帽林菌业”和“龙林菌业”两个标准化菌包生产车间,已形成了从菌种研发到菌包生产,再到种植管理、生产销售及废弃菌包处理为一体的黑木耳全产业链条,已将黑木耳打造成为一项富民强场、林业振兴的支柱产业。

蓝莓丰收

  “一场一品”:林下经济势头旺

  在尚志管局各林场,处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一面坡林场的蓝莓园中,茂密的灌木有一人高,深绿的叶子间,缀着一串串蓝紫色的果实。采摘工们戴着草帽蹲在丛中,指尖轻捏蓝莓蒂部,一颗颗饱满的果子就落进了竹篮,动作轻得怕碰破那层薄薄的白霜。

  “这是北陆和北蓝品种,尚志的气候适合它们,不用扣大棚也能长得好。”尚志管局产业科科长王富昌告诉记者,全局共栽种了80亩蓝莓,其中一面坡林场和元宝林场的生长态势都非常好,“从7月中旬开始摘,现在正是盛期,一天能摘两三百斤,除了游客开车过来购买以外,大部分都卖给本地的企业,品质好、不愁销。”王富昌说。

  在相距不远的尚志林场寒地林果示范基地,漫山遍野的海棠果、鸡心果树也挂满了果实,小小的果子青中带红,再过不久就能采摘。

尚志林场寒地林果示范基地

  当夕阳染红天空,忙碌了一天的林场职工脸上幸福满溢、笑意盈盈。“过去林场靠砍树、卖木头,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依靠着绿水青山发展各种林下经济产业,赚钱的路子多了、幸福指数更高了!”林场职工说。

  从“南果北移”的科技突破,到黑木耳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再到“一场一品”的特色亮点,这片曾以伐木为生的林海,如今每片绿叶都在诉说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故事。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