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8-25 09:50 来源:龙头新闻
“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近年来,龙江森工集团始终锚定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协同发力,在“增绿”上精耕细作夯根基,在“护林”上久久为功筑屏障,在“兴林”上求真务实出硬招,以扎扎实实的生态坚守,奋力书写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让每一片林海都成为孕育生态优势的沃土,让每一寸绿意都化作沉淀财富的根基。
“森工植树日”活动
“扩绿”厚植生态家底
挥锹铲土、扶苗培土、拎桶浇水,栽下一株株树苗……每年的“4·20森工植树日”,林区各地的干部职工群众纷纷走出家门,拿起锹镐参与义务植树。连续四年,集团累计组织58.29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共栽植新绿568.63万株,新增绿化面积516.7公顷。
为美丽中国增绿添彩,让万里河山多彩多姿,这背后是“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追求,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的担当。集团连续多年召开生态建设大会,提出全面实现生态建设“专业化”“工程化”“智能化”和“大保护”“大修复”目标任务,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建设标杆的目标越来越清晰。
集团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森工植树节宣传活动,全力营造职工群众踊跃参与植树造林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全民植绿、护绿意识,不仅普及了生态知识,还极大激发了林区居民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的热情,让扩绿、兴绿、护绿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林区大地。
防灭火监测预警指挥平台
“兴绿”守住生态屏障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集团统筹开展“护林658”和“森林经营234”行动,努力实现森林“四库”功能的进一步增强。同时,创新“林长+”制度体系,实行林长、田长、河湖长“整体协同”,警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司法嵌入”,生态保护的全新格局、整体合力逐步形成。
在智慧森防建设方面,集团自主研发了集太阳能供电、语音提示、视频监控、防火码2.0等为一体的“智慧卡口”设备,对入山人员进行智能化实时动态监管,提升科技管控能力。
“我们打造的生态调度综合指挥中心和森林防灭火指挥中心,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价为国内领先、世界标准。”集团生态建设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集团建成的生态调度指挥中心,是集远程监控、指挥、调度、研判和可视化功能于一体,以无人机为主体的智慧林业应用体系,与390个林场(所)联动组网,通过“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实现生态资源管理“一网相连、一贯到底、一览无余”。
为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管护质效,集团还建设了标准化森林物候自动气象站55处,对林区极端天气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同时,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东北虎活动区域由原来9个林业局公司扩大到17个,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持续恢复增长。
此外,集团还致力于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碳汇能力,着力构建造林碳汇、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数据库,实现龙江森工“双碳”绿色平台数智化管理和森林经营精准提升。
龙江森工林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护绿”助力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龙江森工集团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探索“两山”价值转换路径,加快建设绿水青山“高颜值”向金山银山“高价值”转化的绿色GDP核算体系。
近年来,集团以多元的生态产业和丰富的生态产品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构建以营林绿化、森林农业、森林食品、旅游康养、中药材、林业碳汇等为主导的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一网两库四园百圃”体系标准化建设,营林绿化产业不断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增加AI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等应用场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加快宜居宜业和美林场(所)建设步伐,131个林场(所)被确定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林场;强化顶层设计、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中国雪乡、凤凰山、平山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森林旅游康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雪乡出现现象级爆红,集团所属9个单位被评为国家森林旅游康养基地。
在林业碳汇经济提档升级方面,集团以国家实施“双碳”目标为契机,积极探索“碳汇”价值转换路径,积极开发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碳汇自愿减排项目,增强在碳交易市场中的竞争力,以森工经验助力全省碳汇项目发展建设。
未来,龙江森工集团将持续坚持管理和保护协同推进,打出绿色发展“组合拳”,坚决守护好658万公顷的绿水青山,让绵延的林海源源不断释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