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9-02 09:00 来源:龙头新闻
近日,走进牡丹江市的稻田,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映入眼帘。水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田边的沟渠里,小龙虾欢快地游动着,不时挥舞着钳子,仿佛在展示着这片土地的丰收希望。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牡丹江小龙虾产业正逐步形成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收获小龙虾
虾稻共作 效益加倍
今年6月23日,记者跟随牡丹江市特色养殖中心工作人员,在海林市高速路口亲手接来了小龙虾苗,眼看着它们经过三次过温游进了稻田,经过两个月的生长,终于长成了。
8月末,记者来到牡丹江市西安区沙虎村的稻田边,沙虎村党支部书记马福振和虾稻田种植户马志新将稻田里的地笼起出水面,红色的小龙虾“啪啪”地拍打着尾巴。“这虾养得好,个头大!”围在岸上的村民不禁发出赞叹。
“今年咱们种植了20亩虾稻,你看对面的没有养殖小龙虾的稻田已经开始转黄,而我们的虾稻还处于灌浆期,证明它还在生长,咱们的虾稻颗粒会更饱满、口感更好!”马志新仔细对比着虾稻与普通稻米的生长区别,总结道,“这样一对比,就能看出小龙虾在水里排便、活动,确实能够帮助水稻更好地生长。而且咱们虾稻不打农药,纯有机,价格也比普通稻米高,小龙虾也能卖钱,这真是‘一田双收’。”
垂钓小龙虾
举办小龙虾节 “钳”出农文旅融合新发展
除了传统的稻田养殖,牡丹江市还积极探索小龙虾产业与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在东安区东胜村,小龙虾垂钓成为了热门的旅游项目。大人、小孩一人拿着一把钓具,体验亲手钓小龙虾的乐趣。“带着孩子来这里,既能享受田园风光,又能体验垂钓的快乐,中午还能品尝到新鲜的小龙虾,真是太惬意了。”游客李女士说。
东胜村党支部书记李相革表示,村里举办的第三届小龙虾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不仅带动了小龙虾的销售,还促进了当地农家乐、民宿等产业的发展。村里推出的小龙虾套餐也很受欢迎。据统计,去年东胜村小龙虾节期间,卖出3000多斤小龙虾,实现旅游收入11万元。
西安区中兴村结合小龙虾养殖,设置了“小龙虾垂钓体验+小龙虾厨艺大赛”等活动,不仅满足市民的娱乐需求,还提升了稻田小龙虾的价值。
随着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牡丹江市的餐饮市场也掀起了一股“小龙虾热潮”。各大饭店、烧烤店纷纷推出小龙虾套餐,口味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市区的一家烧烤店内,蒜蓉小龙虾、麻辣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等菜品备受食客青睐。“我们的小龙虾都是当天从稻田里直采的,非常新鲜,每天能卖出好几百斤。”该店老板介绍说。
刚捕捞的小龙虾
持续加大科技投入 实现自繁自育小龙虾
在宁安市拐湾子村,养殖户孙金福望着自家稻田里的小龙虾,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这儿的小龙虾,吃的是稻田里的水草和害虫,排泄物还能肥田,真正实现了‘一田双收’。”孙金福说,他通过不断摸索,不仅掌握了小龙虾的养殖技术,还成功实现了虾苗的自主繁育,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如今,他的小龙虾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收益也越来越可观。据了解,今年拐湾子村小龙虾养殖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小龙虾养殖的队伍中来。
为了进一步推动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牡丹江市还加大了对小龙虾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牡丹江市特色养殖中心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开展小龙虾的繁育试验,提高小龙虾的品质和产量。
目前,牡丹江市小龙虾养殖已达24.5万尾,覆盖水稻面积225亩。小龙虾产业不仅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牡丹江市将继续围绕小龙虾产业做文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小龙虾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让这只小小的龙虾,“爬”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