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9-05 10:48 来源:龙头新闻
牡丹江市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浆果特色种植产业,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和产业链延伸,让小浆果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小浆果成“黄金产业” 亩产效益显著提升
走进林口县龙爪镇红林村的青山绿水间,一串串紫黑色的黑加仑与红彤彤的树莓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这片曾经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的农田,如今因黑加仑和树莓的引入焕发新生。
树莓挂枝头
田地里,村民们忙忙碌碌,将一颗颗饱满的果实从枝头摘下,新鲜的浆果铺满簸箕与篮子,马上送到地头的三轮车,直奔冷库。
“我从2019年开始种黑加仑,一共2亩多地,亩产能达到2000多斤,去年收购价每斤4-4.5元,今年价格一下就提到了8元,真是太好了!”红林村村民赵海全说。
红林村之所以选择种植黑加仑和树莓,是因为这两种浆果能适应东北的寒冷气候和多种地形,可在同一地块持续生长,减少轮作压力。而且黑加仑与树莓生长周期相似,春季气温回升后,植株开始萌发新枝,进入营养生长阶段,一般5月就进入盛花期,开花后60天左右就开始成熟。黑加仑采摘时间短,只有几天,但丰产期稳定;红树莓采摘期长达两三个月,能多次采收,延长供应。
村民忙着采摘
规模种植 持续延伸产业链
在海林市山市镇的田间地头,一颗颗饱满鲜红的红树莓挂满枝头,不仅成为初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红宝石”。近年来,山市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大力发展红树莓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红树莓作为树莓的一个品类,不仅口感酸甜可口,更兼具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在制药、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其发展优势显著,投资回收期短、效益高,当年栽植次年即可结果,第三年进入盛产期后亩产可达1000公斤左右,鲜果售价稳定在每斤9-15元,且一次投入可连续收获15-20年,为产业长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郁郁葱葱的种植区
早在2017年,山市镇东街村、洋草村的种植大户常华利、赵兰玉就敏锐地发现了红树莓产业的潜力。经过前期深入调研,他们确认山市镇的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合红树莓生长,分别在两村开启了红树莓种植之路。如今七八年过去,他们的红树莓种植规模已达170余亩,年纯收益超80万元,昔日的小浆果已成长为支撑当地经济的大产业。
眼下,马上进入红树莓的成熟期,种植大户们开始在网上召集村里的“采摘团队”,在采摘期,种植基地可带动2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采摘后的红树莓经冷冻加工后,销往吉林、亚布力、尚志等地,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采摘”的完整产业链条。
政策扶持拓市场 打造地域品牌
牡丹江气候冷凉、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蓝莓、树莓、黑加仑等浆果种植。当地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浆果品质和产量逐年提高。以蓝莓为例,采用温室大棚种植,亩均收益可达2万元以上,经济效益远超传统作物。
牡丹江本地不少企业结合乡村旅游,打造浆果采摘体验基地,形成“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融合模式,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牡丹江市阳明区四时春生态农场和西安区长骏生态采摘园,温室大棚中的蓝莓被种植在一个个花盆中,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种植,当年结果、三年迎来丰收期。今年首次尝试“棚室种植蓝莓+采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蓝莓个头大、甜,口感很好,带孩子来体验采摘,寓教于乐!”牡丹江市民张女士说。
中福沙棘董事长杜中元还创新推出了沙棘与浆果结合的果饮、寒地浆果冰棍、冻干浆果、果酒、果酱等高附加值产品。他说,“希望让寒地小浆果以多元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眼前,让寒地小浆果成为牡丹江农业的新名片。”
据了解,牡丹江通过补贴种苗、提供技术培训、对接电商平台等措施,助力浆果产业升级。牡丹江“寒地浆果”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产品供不应求。
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建设,推动浆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如今,一颗颗饱满香甜的浆果,正托起牡丹江农民的致富梦,也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