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9-10 20:01 来源:黑龙江网
黑龙江网讯(柳晴 陈秀玮 张馥彬 记者 王忠岩)近日,哈医大肿瘤医院妇科四病房主任陈秀玮教授与张馥彬教授带领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多学科协作,成功为一位41岁罕见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病患者切除重达16斤的腹部巨大肿瘤。此次手术的成功彰显了该院在复杂肿瘤诊疗领域的卓越实力。
肿瘤悄然生长 患者浑然不觉
41岁的董女士在过去一年中,腹部逐渐隆起,但她误以为是“发福”,未予以重视。直至近期出现腹部隐痛症状,并且伴有低热,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过超声检查和全腹部核磁检查,医生发现其盆腹腔内有一个巨大肿瘤,几乎占据了整个腹腔。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后续的短短一周内,董女士腹部肿瘤迅速生长,最大直径40cm,已经严重影响进食,日常活动也受到限制。为解除疾患带来的痛苦,董女士慕名来到哈医大肿瘤医院,寻求张馥彬教授的帮助。
多学科协作 制定周密方案
董女士入院时,腹痛持续加剧,体温从低热攀升至38.8℃的高热状态,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经检查显示,患者巨大肿瘤不仅严重压迫周围组织,甚至影响到心脏搏动,引发压力性心率加快与血压升高。迅速进展的病情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导致手术风险极高。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妇科团队迅速组织心内科、麻醉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经过反复研讨,团队制定了涵盖手术入路选择、肿瘤切除与周围组织重建、重要器官及血管保护等环节的精细化方案,为手术安全实施奠定基础。
手术技术精湛 成功切除肿瘤
术中,陈秀玮教授与张馥彬教授等医生共同协作。打开患者腹腔后,发现巨大肿瘤已经完全破坏了子宫的正常结构,向上压迫肝脏、胃及横膈,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向下推移双侧输尿管,压迫膀胱与直肠;两侧延伸至后腹膜,背面与后腹腔广泛粘连,导致肿瘤固定于腹腔,几乎无活动空间。这一复杂情况使得每一步分离操作都如同在“雷区”中行进。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精湛的外科技术,手术团队采取从侧面逐步分离的策略,小心翼翼地掀起肿瘤侧缘,增加操作空间。在分离过程中,团队精准保护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仔细游离横结肠,分离从腹主动脉发出的右卵巢动脉,保护腹膜后血管,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卵巢功能完整性。最终,成功将这个重达16斤的巨大肿瘤完整切除,出血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董女士患有的是罕见的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病,又称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这是一种组织学良性但生物学行为类似恶性肿瘤的罕见疾病,其特点是肿瘤可沿静脉腔内蔓延生长。该病多发于育龄或围绝经期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5岁,发病率仅占子宫肌瘤患者的0.24%~0.40%。截至2020年,全球文献报道病例不足700例,属于典型的罕见病,临床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陈秀玮教授介绍,此类疾病初期多无症状,当肿块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发腹胀、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往往体积巨大、形态不规则,且延伸范围与累及脏器具有不确定性,对手术技巧要求极高。此外,由于其起源于静脉平滑肌,术后盆腔复发率较高,约为30%。陈教授特别提醒,按时体检十分重要,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责任编辑:姚楠
审 核:刘海龙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