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9-17 09:00 来源:龙头新闻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小龙虾似乎总是与南方水乡紧密相连。但如今,在哈尔滨市道里区长岭湖平静的水面下,一批批活力十足的寒地小龙虾正欢快地生长。哈尔滨市道里区长岭湖板块与哈尔滨达慧农业公司携手打造的长岭湖小龙虾养殖基地项目,仅两年时间便实现寒地小龙虾苗种本地化培育突破,以2025年小龙虾亩产280斤、平均规格7.3钱的亮眼数据书写出“南虾北养”的产业新篇。
9月16日,记者走进长岭湖小龙虾养殖基地,眼前小龙虾出塘的场景十分热闹。工人们熟练地从水中拉起地笼,一只只体型饱满、色泽红亮的小龙虾在网中活蹦乱跳。“东北的水质清澈冷凉,土质肥沃富含矿物质,养出的小龙虾肉质格外弹牙,还带有一丝清甜。”基地负责人捧起刚出水的小龙虾说,“每年4月投苗,7月下旬就能上市,正好弥补了南方市场的供应空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3年,哈尔滨达慧农业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覃东立团队联手,攻克了“小龙虾南繁北育”技术瓶颈,成功解决虾苗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难题,取得了寒地小龙虾养殖技术基础性突破。
2024年,哈尔滨市道里区长岭湖板块与哈尔滨达慧农业公司携手打造了长岭湖小龙虾养殖基地项目,东北农业大学郝其睿团队同步进驻基地,进一步完善寒地养殖技术体系。通过精准调控水质、改良饲料配方的方式,使小龙虾生长周期大幅缩短,商品虾规格较传统养殖提升了10%。
“我们每年3月20日左右从南方引进虾苗,在温室大棚内进行一个月的标准化培育。”基地工作人员一边检查虾苗长势一边介绍,“4月20日至5月1日期间投放到室外池塘,每亩投放约7500尾。现在,我们的单亩产量能达到280斤左右,捕捞期可持续到11月。”
捕捞上来的小龙虾
走进达慧农业公司占地580亩的规模化基地,整齐的育苗大棚、连片的生态养殖塘和现代化的冷链车间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由冬钓馆改造而成的储虾场实现了错峰销售,使虾价提升50%以上。达慧农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养殖管理小程序,通过清晰的可视化界面,实现了从投喂到水质监测的“一键式”智能管理。
“我们利用本地原料优势,自主研制出专用饲料,比外购成本降低25%。”达慧农业公司负责人透露,万吨级饲料生产线已进入规划阶段,建成后将彻底结束北方虾料依赖外运的历史。
据了解,“产学研闭合式融合”模式,让长岭湖小龙虾基地在2025年实现3000万尾一级苗、600万尾二级苗的产能,7万斤商品虾产值突破1700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达慧农业公司将与多家高校合作启动智慧农业改造和水质优化项目。“我们计划三年内实现养殖全程数字化,单亩产量突破320斤。”达慧农业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届时寒地小龙虾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亿元,带动就业5000人。”
记者从长岭湖板块了解到,除与达慧农业公司合作外,长岭湖板块还正在与相关公司洽谈鲟鳇鱼规模化养殖及深加工基地项目,作为出口鱼子酱等产品的生产基地。另外,通过与高校的紧密合作,探讨发展冷水鱼养殖、寒地新品种繁育、健康商品鱼生产等高新技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吸引更多高新养殖企业加入,建设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利用各方资源和临空地域优势,成为水产新品种南繁北育中转站和优质冷水鱼外销的集散地,让长岭湖板块成为集农业生产、食品加工、休闲度假、数字数智、教育研学、冰雪旅游等一二三产高度融合,“水地空天+一年四季”农文旅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现代渔业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