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发布时间: 2025-09-29 09:15  来源:龙头新闻

  9月28日,由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战史研究会共同承办的第六次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数十所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博物馆(陈列馆)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十余位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代表在会上发言。

张阳致辞

范丽红致辞

綦岩致辞

  与会专家表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第六次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学术研讨会既是对日本侵华细菌战与化学战罪行的再次揭露,也是以学术研究推动历史记忆传承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七三一部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七三一部队罪行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双申遗”关键阶段,本次研讨会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只有通过持续的档案整理、遗址保护和跨学科研究,才能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反人类暴行的铁证更加系统、更加深入地为国际社会所认知,共同推动历史真相的传播和和平价值的弘扬。

李陈奇作主旨发言

高晓燕作主旨发言

  会议分为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和圆桌学术研讨。主旨报告共两场,由黑龙江省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李陈奇、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高晓燕主讲。李陈奇作题为《“四方楼”考古发掘及意义》的报告,介绍了七三一部队遗址的考古成果,强调“四方楼”遗址是揭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罪行的重要物证,对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证据链的完整闭合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高晓燕作题为《侵华日军化学战遗留问题》的报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侵华日军化学战遗留问题的复杂性与危害性,指出深入研究和国际对话对于扩大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国际认知具有重要意义。两位专家从考古实证与战时遗留问题研究两个角度,展示了侵华日军细菌与化学战史研究与现实问题关切的紧密结合。

金东英作专题报告

贾明秀作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共分六场,分别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史教研室副主任金东英、哈尔滨工业大学俄语系副主任贾明秀、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朱天梅、省档案馆一级主任科员赵倩、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鲁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助理馆员韩宇航发言。六位专家学者从医学史、语言学、档案学、文献遗产、遗址保护与历史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出发,提出了多角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发现。与会专家表示,专题报告的内容不仅拓展了史料运用的范围,也展现出区域史向全球史的延展、单一学科研究向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转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的趋势。

杨彦君发言

张晓宏发言

  圆桌学术研讨由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杨彦君主持,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任越、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晓宏等先后发言,就遗址保护利用、档案整理运用、史料数字化、多语种传播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达成共识,未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研究应进一步强化跨学科合作,推动历史资料从本土向国际的多维传播,推动革命文物研究与和平教育、社会认知相结合,使学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时代需要,提升国际社会对历史真相的认知。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陈列的书籍

  杨彦君针对研讨内容作总结发言,希望在纵向历史视野中不断挖掘历史记忆的深度,在横向比较研究中拓展跨区域和全球化的学术格局,通过学科交叉、成果转化和史料创新利用,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研究在学术上不断深化,在社会层面持续释放价值。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术界、文博界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以档案整理、遗址保护和多语种传播为抓手,持续推进“双申遗”工作,为增进人类历史记忆与和平共识贡献力量。

  针对本次学术研讨会,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名誉馆长金成民表示,七三一问题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新方向,逐渐形成以历史学为内核,以医学史、档案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学科为外延的新发展格局。本次会议具有突出的象征意义,这是七三一史实传播从学术共识走向社会共识的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