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家汇聚冰城共话革命文物保护与文旅创新

发布时间: 2025-09-29 09:23  来源:龙头新闻

  9月28日,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在哈尔滨市举行,来自全国多地的革命纪念馆从业者、文物保护专家围绕“新时代革命文物系统性保护利用”“抗战文物研究保护”“讲好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论坛期间,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志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向东三位专家接受采访,结合哈尔滨红色文旅实践,分享了对革命文物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承的思考。

  刘妮:以革命文物为核心抓手 让红色故事“活”在当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文物工作已从‘重保护’向‘保护与阐释并重’转变。”拥有30多年革命文物工作经验的刘妮谈及行业变化时直言,革命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如今的重点,是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通过一件展品、一段历史,真正理解党的初心与使命。

刘妮

  针对青少年党史教育,刘妮告诉记者,青少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家长主动带孩子走进纪念馆的趋势,让我们看到红色教育的社会基础正在夯实。延安革命纪念馆未来将继续依托文物资源,设计更多互动式、沉浸式教育活动,培养心怀“中国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此次哈尔滨之行,刘妮对两地革命历史脉络有了新认知。“东北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延安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两地革命血脉一脉相承。”刘妮特别提到,哈尔滨在抗日战争历史挖掘整理方面的成果值得借鉴,未来延安将加强与东北革命纪念馆的合作,共同讲好全民族抗战的故事。

  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上,刘妮提出“保护—挖掘—转化”的递进思路。“保护是基础,挖掘是关键,只有把革命故事讲透,才能开发出有内涵、有温度的文旅产品。”刘妮透露,延安革命纪念馆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吸收各地经验,推动延安红色文旅向高质量、精品化方向发展。

  李志东:哈尔滨红色文旅实践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经验”

  “哈尔滨在红色文旅融合上的创新,让我们看到革命文物‘活起来’的更多可能。”李志东对哈尔滨的红色文旅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李志东认为,哈尔滨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方面成绩突出。他以当地抗联主题红色教育基地为例,“哈尔滨市通过沉浸式展览、主题研学等形式,让青少年直观感受抗联将士在冰天雪地里的英勇斗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方式,比单纯说教更有感染力。”

李志东

  值得关注的是,哈尔滨将红色资源与城市特色结合的探索,给李志东留下深刻印象。“‘抗联主题文旅线路’既让游客了解历史,又能感受哈尔滨的城市底蕴,这种‘红色+城市’的融合模式,为全国革命纪念馆提供了有益借鉴。”

  “从所见所闻能感受到,哈尔滨在红色文化传承上的用心,这种用心最终会转化为观众的认可。”李志东说。

  李向东:黑龙江红色展馆特色鲜明 东北抗联精神传承见实效

  “黑龙江的红色展馆,把‘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做到了深度融合。”李向东从专业视角解读黑龙江红色展馆的优势,黑龙江省围绕东北抗联、731部队历史打造的展馆,精准聚焦本地革命记忆,让观众一眼就能看懂黑龙江在全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这里是东北抗联的诞生地,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之一。

李向东

  作为长期研究革命文物保护的专家,李向东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有着深刻理解。“东北抗联成立最早、抗战时间最长,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极寒环境中,将士们用生命诠释了忠于党、勇赴国难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透露,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目前参与编制《东北抗日联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通过系统规划,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北抗联精神。

  对于黑龙江近年来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李向东告诉记者,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地,黑龙江都体现出扎实的作风,尤其是在抗联历史调查、文物修复等方面,做得全面且深入,为全国同类工作提供了参考样本。

  李向东认为,红色展馆的社会价值远超历史展示本身:“过去公众对东北抗联的了解有限,如今通过展馆的精心打造,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段悲壮的历史。这不仅能让大家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更能激发建设强大中国的责任感。”他表示,未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将加强与黑龙江的合作,共同推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大活力。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