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10-10 10:44 来源:龙头新闻
金秋十月,“中国大豆名城”海伦大地浸润在浓郁的豆香之中。享有“中国优质大豆之乡”美誉的这座小城被连片的金色豆田覆盖,田间地头,农户弯腰拾豆的身影与农机穿梭的轰鸣声相互交织,共同奏响了一曲热闹非凡的秋日“丰收交响曲”。
大型收割机收割
在海伦市前进镇双泉村大豆农业示范园区,1510亩核心种植区宛如一块硕大的金色地毯,格外引人注目。大型收割机轰鸣作业,将饱满的豆荚卷入机身,留下整齐的根茬,处处是忙碌的丰收景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里是全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标杆示范区”,该园区由军琢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种植经营管理,海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科技人员常年驻守田间,从种植方案制定,到田间技术培训,再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指导,全程为大豆种植“把脉护航”。
“依托寒地黑土、天然富硒的核心优势,再加上科技助力,今年大豆长势格外喜人,丰收已成定局!”园区负责人董伟琢满脸笑容地介绍,预计今年大豆亩产将突破400斤,较常规种植增产10%,总产量可达302吨,总产值约114.7万元,丰收的账本越算越亮眼。
大豆收获
良种是大豆丰收的根基。今年,海伦市依据2025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为不同区域“量身定制”选种方案:西南部地区主推东生5、东生9、黑农87、沃豆5等抗倒喜肥品种;中部地区以高产优质的东生35、东生22、东生7、华疆18为主,这些品种结荚率高,且抗病虫能力强;东北部地区则优选东生19、东生1、东生17、龙垦3092等耐寒品种,产出的大豆籽粒饱满圆黄。其中,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所培育的“东生系列”品种占比超60%,再搭配绥农94、绥农111、黑农84等优质品种,一张覆盖全市的良种网络全面铺开,为大豆的优良品质和高产稳产筑牢基础。
种子基础打牢,种植环节环环相扣,科学栽培模式是大豆提质增产的关键。在海伦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110厘米、130厘米宽的大垄十分显眼,垄上的大豆株距均匀,根系粗壮茂密。“大垄栽培是个好办法!通过缩小行距、增加株数,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有效增加产量!”产业园技术人员王丽艳自豪地说。科学的田间管理也是促进大豆增产的关键环节,作为省级数字农业试点县,海伦创建数字农业指挥中心,通过不断提升更新完善“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化管理。依托现代化农机设备,集中组织开展“一喷多促”统防统治喷施作业,通过一次性科学喷施混合液,有效促进作物灌浆成熟、增强抗逆性能、提高单产水平,为秋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黄豆粒
“海伦大豆收割,不仅是对农户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契机。”海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永久表示,接下来,当地将持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大豆品质,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同时,依托农技人员、科技示范主体、特聘农技员、科技特派员等“带头人”,将新技术、新模式传授给更多农户,全力提升海伦大豆单产水平,让“中国优质大豆之乡”的招牌愈发闪亮。
据了解,海伦市共有504万亩耕地,今年大豆种植面积达216.4万亩。近年来,海伦市大豆优良品种推广应用率超90%,优质大豆生产优势显著。自2016年以来,海伦大豆年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200万亩以上,历年平均亩产超320斤;2024年亩产达346斤,总产7.8亿斤;今年有望实现亩产350斤以上,总产突破7.5亿斤。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