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作业现场,北大荒精神正闪闪发光

发布时间: 2025-10-17 10:39  来源:龙头新闻

  金秋十月,北大荒集团嫩江农场黑土地上机器轰鸣、人影攒动,一场与时间赛跑、向标准看齐的秋收整地攻坚战正火热推进。收获机的轰鸣声划破晨雾,整地车紧随其后翻松土壤,工作人员穿梭田间,有的弯腰清理残枝,有的操控机械平整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党员干部职工正将丰收的希望攥在手里,以“抢”的姿态、“实”的作风、“闯”的劲头,诠释着新时代北大荒精神的深刻内涵。

丰收的粮食

  收获一线:以“战天斗地”的拼劲守好“粮袋子”

  “眼下籽粒饱满、水分正宜,必须抢在最佳时机把活儿干完!”6时,晨曦微露,嫩江农场副总经理王光军已带领农业发展部技术人员深扎高粱田。伴随着收获机的阵阵轰鸣,他穿梭田间细致查验作业质量,语气坚定地说:“现在是高粱收获的‘黄金窗口期’,抢收完才能为后续整地争取主动。”为抢抓农时、不负秋光,他每日带领团队“朝披晨露、晚伴星斗”连轴奋战,以精细化监管与靶向性指导,既保收获进度,更守粮食品质。

  在北大荒精神的字典里,“实干”是刻在骨子里的。为实现既定粮食总产目标,嫩江农场将“精收保质量”的要求贯穿秋收全程:技术人员逐块踏查地号,结合高粱成熟度与土壤墒情,量身制定“一地一策”收获计划;收获机的驾驶员们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预警,严格遵循高粱收获标准,练出“看天、观地、调参数”的硬本领。

高粱收获

  为把好收获质量关,嫩江农场以钻研精神啃下作业标准“硬骨头”,在高粱收获环节制定了一套精细化操作规范。收获机统一适配小麦凹板,作业时速严控在4公里以内,采用四大垄作业模式,割茬高度规范在30厘米至40厘米,确保颗粒不丢;同时精准调校脱粒、清选系统参数,凭借对细节的较真劲儿,将收获损失率压至最低。

  “八区农服实验地种植高粱35.6垧,垧产9.04吨,水分16.5,容重762。”嫩江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崔兴华站在晒场边,望着眼前深红色的“粮山”,语气里满是丰收的底气与自豪。晒场管理更是尽显“精雕细琢”的功夫:进场的高粱毛粮,工作人员当场检斤过秤,台账上清晰标注地号、品种、收获日期、吨数,连小数点后两位都毫厘不差。专业清选机械不停运转,高效剔除杂质,既稳稳守护住丰收果实,更为后续粮食销售筑牢品质根基。

  从田间的“抢收细收”到晒场的“严管细护”,每一处细节的较真,每一个环节的打磨,都是嫩江农场人对北大荒精神的生动诠释。他们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守护着黑土地的丰收果实,更用日夜兼程的实干,践行着“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责任与担当。

秋整地作业现场

  整地现场:以“精益求精”的钻劲护好“黑土地”

  这边秋收的“金色浪潮”刚刚结束,那边整地的“黑色画卷”便徐徐展开。田垄间,大犁轰鸣着划破地表,翻起的黑土块泛着油亮光泽,像一块块厚实的黑绒毯铺在田间。

  在第五管理区的地块里,农机驾驶员紧盯仪表盘,将深松深度精准控制在30厘米:“这深度能打破犁底层,让黑土‘呼吸’更顺畅!”他身后,重耙机按照与垄向成30度角的标准跟进,耙齿将土块细碎到18厘米深度,确保土壤疏松又平整。“黑土地是‘宝贝’,必须较真儿,得把标准刻在心里。”嫩江农场农业发展部技术人员陈伟蹲在田间,用刻度尺反复测量,每一块地的翻耕质量都要经过他“火眼金睛”般的检验,简单的话语里满是实干的热忱。

  为实现秋收与整地“无缝衔接”,嫩江农场抓住土壤含水率10%至20%的最佳宜耕期,各管理区集中整地机车集中作业,针对不同地块,采取“翻、松、耙”结合的灵活模式,技术人员每天踏查地块,根据土壤墒情安排作业顺序,确保深翻30厘米、深松30厘米、重耙18厘米的标准落到实处,让万亩地块都能达到“黑色越冬”要求。

党员干部一线督导

  从精准控深的机械作业,到科学适配的整地方案,再到“用养结合”粪肥还田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嫩江农场人把北大荒精神融进每一寸黑土。他们深知,黑土地是丰收的根本,唯有以“绣花”功夫精耕细作,才能让这片土地年年焕发生机,为明年的好收成攒足底气。

  前沿阵地:以“团结协作”的干劲聚起“向心力”

  嫩江农场的“三秋”战场上,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已经拧成一股绳,将北大荒精神“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的团结底色,一笔一划绘在黑土地上。机关党员干部化身“后勤保障员”,每天清晨便驾驶着油料补给车穿梭田间。“机车多、作业散,咱们多跑几趟,就能确保机车‘不断粮’。”安全巡查员戴着红袖章,顶着秋风穿梭在作业现场,仔细检查农机的刹车性能、灯光亮度,连车身反光贴都不放过,用细致入微的排查筑牢生产安全防线。

  各管理区的“调度中枢”里,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实时汇总收获进度、机车状态和地块墒情,通过微信群精准调配整地机车、收获机,实现“收获一块、整地一块”的无缝衔接。“技术服务组”带着维修工具随时待命,哪里农机出故障,15分钟内必到现场,用“眼尖心细”确保农业生产高标准顺利进行。

玉米烘干晒场

  职工群众更不是“旁观者”,而是发挥着北大荒人骨子里的“主人翁”意识,种植户们自发组建“田间协调队”,每天踏查地块,在共享群里沟通,为拉粮运输车画出“安全路线图”:“咱不懂机械操作,但知道哪个地方容易陷车,帮驾驶员避坑,就是帮我们保收成。”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互帮互助的真情。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与黑色的土地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丰收与希望”的画卷。在嫩江农场的黑土地上,北大荒精神早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一线职工“抢收保粮”的坚守里,刻进“护土养地”的行动中,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田野中闪闪发光。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