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10-17 10:44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
今天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金秋时节,龙江大地处处铺展着丰收的盛景,沉甸甸的粮食喜讯接连传来。这份丰收的喜悦,源自黑龙江各地将科技深度融入农业生产的每一环节,为从播种到收获筑起坚实的技术支撑。
肇东市鑫伯利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秋收又创下了自己的新纪录:经实割测产,玉米干粮亩产接近1050公斤,在全市遥遥领先。
“吨粮田”曾是单玉恒多年的梦想。然而三年前,他再怎么努力,玉米亩产最高也只能达到900多公斤。为突破增产瓶颈,合作社决定向科技要产量,引入大垄双行密植技术,增加植株数量;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让玉米吃上精准“营养餐”。更让单玉恒信心倍增的是,中国农业大学肇东实验站的科研团队成了他的“智囊团”。
“良种+良法”打出高产组合拳,结出实实在在的丰收硕果。目前,全市已有20万亩玉米田采用水肥一体化等高产种植模式。
在黑龙江北部的寒地玉米黄金产区黑河市,800万亩玉米田正同步推进秋收与秋整地,机械化与科技种植让“高产”成为常态。
秋整地的“魔力”不止于此。既能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地温,还能让来年春天直接播种镇压,确保作物赶在丰产期出苗。今年当地投入7000多台智能装备,农业种植全过程机械化使用率高达99.9%,科技为寒地丰收装上“加速器”。
农业科技的力量同样浸润着水稻产区。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平均亩产超1300斤,秸秆粉碎还田的“小动作”里藏着大文章。
田间的“智能卫士”更守护着生长全程:孢子检测设备监测土壤健康,田间气象站预警阴晴冷暖,虫情信息采集系统紧盯虫害,保证水稻生长不受侵扰。
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实践,正从一方沃土走向万顷良田。今年,全省在70个粮食主产县设立了单产提升绿色植保技术集成示范区,将智能防控贯穿作物全生育期。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