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10-21 09:07 来源:龙头新闻
近年来,黑龙江省住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边境多民族文化特色,以“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为主线,系统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强化顶层设计 系统推进保护
各地坚持高位推动、规划先行、制度保障,构建起系统化的传统村落保护机制。尚志市成立“一面坡特色小镇建设指挥部”,形成“县级统筹+镇级执行+专人巡查”三级工作架构,制定《文物安全责任书》等制度文件,实现组织与制度“双保障”。宁安市组织编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总体规划》,推动9个村落整体保护、联动发展,实现风貌统一、设施共建、业态互补。汤原县组织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管理委员会,制定保护章程和分工计划,并以党员和村干部为骨干,划分责任区,建立问责制度。
宁安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总体规划
加强风貌保护 守住文化根脉
各地聚焦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重点对象,实施精准保护与修复。尚志市对镇北村17栋国保建筑进行专业修缮,还原俄式建筑群历史风貌,打造“五卡斯风情街区”,实现“历史感+观赏性”的统一。海林市严格管控顺桥村新建与翻建建筑,确保104栋传统建筑全部保留,中东铁路文化载体完整存续。黑河市爱辉区实施瑷珲村拱宸街风貌改造项目,统一建筑风格,修缮24栋建筑,总投资390余万元,有效提升村落整体风貌。
海林市顺桥村
促进融合发展 增强内生动力
各地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农业”融合路径,推动传统村落从“单一保护”向“活化利用”转型。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哈拉村建设民俗展示馆,每年举办达斡尔族“库木勒节”民俗节庆。讷河市每年举办鄂温克族“瑟宾节”民俗节庆,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从“静态保存”走向“动态传承”。尚志市发展镇北村红色旅游、俄式风情体验、绿色采摘等多元业态,推动“一面坡文化艺术小镇”成为区域文旅新地标,带动村民本地就业与增收。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依托东吐莫村阿木塔景区,借助圣火节等活动契机,结合蒙古族歌舞、马术表演等民俗文化,提升旅游吸引力,实现“以文塑旅、以旅促产”。
库木勒节表演民族舞蹈
创新工作方式 提升保护效能
各地积极探索运用数字化、社会化、市场化等创新手段,为传统村落保护注入新动能。宁安市率先完成9个传统村落数字化博物馆建设,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收录传统建筑、民俗活动等数字资源320条,实现资源在线展示与动态监测。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组织文化传承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讲述民族文化和民间故事,从源头上培养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黑河市爱辉区探索与高校、乡镇联合设立“非遗工坊”,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并策划“中俄传统村落文化周”等跨境主题IP,拓展保护利用的国际视野与市场空间。
宁安市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黑龙江省各地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风貌保护、促进融合发展、创新方法手段”四个维度的协同发力,有效推动了传统村落从“抢救性保护”向“创新性发展”的转型升级。
下一步,黑龙江省住建部门将继续深化连片保护、拓展活化路径、强化数字赋能,努力打造一批“留得住乡愁、跟得上时代、惠及民生”的传统村落振兴样板。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