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10-27 08:52 来源:龙头新闻
秋日的阳光洒满黑龙江乡村的房前屋后,一幅幅别样的丰收画卷正在农家院落里徐徐展开。在鸡东县永安镇、铁力市工农乡以及龙江森工清河林业局有限公司等地的农家小院里,彩色玉米、蓝靛果、五味子等特色经济作物色彩缤纷,勾勒出小庭院里的乡村振兴蓝图。
彩色玉米:庭院里打造“彩虹”产业链
秋意渐浓,鸡东县永安镇的农家小院里,却是一片斑斓——紫如宝石、黄似琥珀、红像珊瑚的彩色玉米,饱满的颗粒张扬着丰收的喜悦。

彩色玉米
“就这两亩地,收了近4000棒玉米,毛收入20000元。除去成本,净赚15000元。真没想到,房前屋后这点地方也能变成‘小金库’!”永安村村民张福泉站在自家庭院里笑得合不拢嘴。这些玉米正是永安镇党委去年从外地引进的特色品种,短短一年间,已从试验田走进百姓家,成为村民口中津津乐道的增收“明星”。
镇人大主席许玉荣介绍,今年全镇共种植45亩试验田,带动9户农民率先“尝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农户统一提供种源、全程技术指导。镇里实行保底收购,彻底让农民种得安心、卖得放心。
农技推广人员介绍,这种彩色玉米种起来不复杂,和传统玉米一样好打理,农户一学就会。亩产约2000棒,却能多赚5000多元,真正成为农民口中“短平快”的致富门路。为了挖掘玉米的增值空间,镇里组织村民学习把彩色玉米编成手工艺品、装饰礼盒,让彩色玉米棒变身“文创宝贝”。
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市场为导向,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这小小的彩色玉米,真正成为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金钥匙”。

蓝靛果
蓝靛果:小浆果催生出“紫色银行”
“我家小园里那59棵蓝靛果,平均一棵树产了9.2斤果,卖了11000元钱!”哈尔滨森莓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云丽经常接到这样的报喜信息,这次发微信的是伊春丰林县五营镇跃进村村民赵广章,他2019年5月从高云丽这里拿的蓝靛果苗,这些年果子越结越多。
在铁力市工农乡北星村,同样有村民凭借35株蓝靛果,卖出8500元的好价钱,每斤售价达25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们纷纷主动找村支书购买苗木。铁力市工农乡顺势而为,联手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哈尔滨森莓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构建“校地企”三方联动模式,围绕蓝靛果种植全流程发力:乡政府从企业引进“蓝精灵”“乌蓝”两个优质品种,覆盖5个村规模化种植。东北农业大学专家通过座谈讲解生长习性、抗寒技巧,实地示范定植、水肥管理,手把手教会村民种植技术。企业提供稳定收购渠道,彻底解决村民“种得出、卖不掉”的后顾之忧,让产业发展既有“技术底气”,又有“市场保障”。
放眼全省,蓝靛果正以“小庭院、高效益”的特点,成为村民增收的“紫色银行”。宾县2025年4月在6个乡镇种植了200亩,其中“头雁”带领庭院种植150亩;绥棱县四海店镇去年种植的150亩已开始挂果;双城区庭院种植100多亩;绥滨县30多亩已进入丰产期……就在前不久,105个驻村书记“组团”走进哈尔滨森莓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蓝靛果种植基地,了解产业特点,学习栽培技术,准备在所驻村庄借蓝靛果大显身手。

村民拿到蓝靛果苗后笑开颜
为支持产业发展,黑龙江省寒地浆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专家、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蓝靛果哈尔滨试验站站长、东北农业大学教授霍俊伟积极在各地组织技术培训,指导村民掌握定植、控距、施肥等关键技术。“蓝靛果抗寒性强,特别适合北方庭院种植。只要掌握好关键技术,家家户户都能种好。”
随着技术普及和市场拓展,这颗小小的浆果也将在更多庭院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味子:林区因地制宜种起“红珍珠”
龙江森工清河林业局有限公司茂林林场海拔适中,非常适合五味子生长。由于没有大片林地,林场职工便将目光投向庭院,走出了一条“结果早、产量高、易管理”的五味子庭院种植之路。大家借助棚架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结合林区土壤特点改良地块,配合科学修剪与肥水管理,让不起眼的庭院空地结出可观的效益。
2006年,庄英涛夫妻将自家菜园改种五味子,搭建小棚架,有序引缚枝蔓,既美观又不影响日常生活,成为林场较早“吃螃蟹”的人。夫妻俩分工协作,春季改土施肥,夏季绑蔓防病,秋季采摘晾晒,冬季总结经验。得益于精细管护和庭院小气候优势,他们种出的五味子颗粒饱满、色泽鲜亮,亩产超过1000斤,曾经的普通菜园真正变成了“致富园”。

成熟的五味子
“剪枝得留强去弱,架面要通风透光,这都是实打实的学问。”茂林林场的退休老工组长刘连平一边打理着自家庭院里的五味子,一边道出他的种植心得。他将房前屋后的空地打造成郁郁葱葱的五味子园,从主蔓选留到副梢打尖,每一步都精准到位,成为林场里有名的“土专家”。
如今,茂林林场的庭院五味子种植面积已达400多亩。这颗小小的“红珍珠”正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千家万户的院落里生根发芽,成为林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亮点。
“庭院经济倍增计划”强化顶层设计
今年上半年,围绕打造一村一品,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整村建设一批小菜园、小药园、小菌园、小果园,实施庭院经济倍增计划,实现“小庭院、大经济”的发展目标。
“庭院经济倍增计划”一共包含10条。其中,包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主粮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一手抓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3突出:突出亮点、突出优势、突出特色,打造专业村,建成特色屯;4小园:利用4边2地(路边、沟边、林边、院边和村集体公共用地、农户房前屋后用地),建设放心小菜园、道地小药园、特色小菌园和精品小果园;5架构:一张蓝图布局、一个专班推进、一组政策跟进、一套机制评价,一张名片打响;6统一:坚持统一种苗采购、统一肥药管理、统一田间作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订单销售;7关键:有带头人、有生产技术、有种植标准、有群体规模、有定制订单、有政策助力、有销售渠道。

硕果累累的幸福小院
“经过启动试点、模式探索、规模发展、产业提升、市场拓展、品牌打造、效益凸显、 加工增值8个阶段,实现有利农民增收、有利乡村振兴、有利县域经济、有利和美乡村、有利农民回乡创业、有利村屯绿化美化、有利精神文明建设、有利文旅养融合、有利多元经济发展。”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中药材发展处(经济作物处)处长修国辉表示,推动寒地庭院经济高质、高效、持续发展,有10条路径:龙头牵动、典型带动、效益促动、组织推动、科技驱动、宣传发动、部门联动、产业拉动、营销互动、品牌行动。“最终实现拿出一亩田,增收一万元的产业目标。”
从彩色玉米到蓝靛果、五味子,这些特色作物在农家院落里各展其长,共同描绘出一幅“一院一品、一村一特”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昔日平凡的农家院落,如今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微阵地”、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