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要从“纸上”到“事上”

发布时间: 2025-10-26 14:50  来源:黑龙江网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公信力在于公正执行,执行力就是制度的生命力。制度只有落实了、执行了才有用,再好的制度,贯彻执行走了样,变了形,也就失去了意义。防止制度空转,就必须做好“后半篇文章”,坚决、严格地抓好制度执行,让制度优势真正变成惠及民生的治理效能。

  抓好制度执行,首要的就是具备规矩意识、制度思维。党员干部是制度执行的“最小单元”,思想上的重视直接决定行动上的自觉。制度意识越淡薄,行事就会越随意,甚至无所顾忌、肆意妄为,周而复始的“恶循环”最终让制度的执行变成了“一纸空文”。要把制度看作根本性问题、长期性问题,不断强化制度思维,厘清公与私的分界线,时刻保持底线意识、规矩意识,用制度去办事,用制度去落实,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要深刻认识到制度的约束不是“紧箍咒”,而是“护身符”,从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入手,不断养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让制度执行的规范动作逐渐演变成日用而不觉的习惯动作。作为党员干部中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更要做到以上率下,带头严格按制度办事,带头捍卫制度权威,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不越“雷池”、不乱“章法”、不闯“红灯”,实实在在地按规办事。

  抓好制度执行,要健全高效的执行机制。制度的出台,要经过调研、起草、征求意见等多个流程,也可能涉及了多个部门,缺少完善的运行、监督、管理机制,制度执行起来就容易造成“九龙治水”各管一家的被动局面,也容易造成“钻空子”的问题。制度的执行不能“留暗门”,不能“开天窗”,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必须坚持人人平等,坚决不搞说起制度头头是道、用起制度“虚晃一枪”那一套,避免出现“破窗效应”。制度的执行更需要严格的监督执纪,将党内各项制度执行情况作为督促检查、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对执行偏离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正提醒,对失位缺位、打折扣的严肃追究,以高压的监督不断释放执行“效力”。

  抓好制度执行,也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性。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现行制度与实际需要的匹配性、可操作性随之降低,执行越发显得困难重重。新时代以来,我们在解决实践问题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让制度的生命力愈发顽强。制度的创新,要时刻坚持面向实践需要,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总结以往成功经验,认真反思漏洞短板,虚心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心声,以积极的基层探索为顶层设计提供实践支撑,确保制度的更新完善匹配时代需要,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作者 魏洪旭)

责任编辑:刘海龙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