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两山”实践密码,铺就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 2025-11-05 08:33  来源:龙头新闻

  “以前砍树换钱,山越秃、日子越紧;现在护林生金,山越绿、口袋越鼓。”在龙江森工绥阳局公司,职工们常说的这句话,道尽了十余年里从“伐木工”到“护林人”再到“掘金者”的身份转变,更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茫茫林海中的生动实践。

  作为龙江森工权属大型国有公益性企业之一,绥阳局公司曾长期依赖木材采伐支撑发展,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断了伐木路”的困境倒逼其重新审视生态与发展的关系。多年来,按照龙江森工集团党委的战略部署,绥阳局公司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通过守好生态“底色”、做活产业“特色”、夯实民生“本色”,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巡护山林

  “守绿”筑牢生态屏障,让“青山”变“靠山”

  “护林就是护饭碗,现在巡山还有工资,看到树长得旺,心里比啥都踏实。”绥阳局公司暖泉河林场护林员侯振革每天要沿着20公里的巡护路线走6个多小时,手机里的“龙江林长”APP实时记录着每个管护小班的基本情况。这是绥阳局公司强化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绥阳局公司将生态修复作为首要任务,打出“护林+修复+监测”组合拳。一方面,组建22支专业巡护队伍,落实“林长制”责任,实现施业区内51.6万公顷管护全覆盖;另一方面,推进“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等“双重工程”,完成森林抚育55.14万亩、补植补造(退化林修复)1.3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8年的89.63%提升至2025年的91.63%,活立木蓄积量年均增长3.2%。连续四年开展“4·20森工植树日”活动,义务植树20.56万株,昔日因采伐留下的“秃斑”重新披上绿装。

  同时,绥阳局公司紧扣龙江森工“数智林业”建设要求,引入无人机巡护、红外相机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等科技手段,在重点林区建立24小时生态监测网络,不仅实时掌握森林病虫害、火情等动态,还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如今,林区内黑熊、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甚至多次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活动的影像,生态屏障的“韧性”持续增强。

黑木耳加工

  “转绿”激活生态价值,让“资源”变“资产”

  “光守着绿水青山不够,得让它‘生金’,才能让职工真正认可‘护绿’的意义。” 绥阳局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建满的话,点出了“两山”转化的关键。依托优良生态,绥阳局公司跳出“砍树卖木”的传统思维,培育出以“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绿色产业体系。

  在林下经济领域,绥阳局公司立足“寒地林海”资源优势,打造“林下种、林下采、林下养”全链条产业。一方面,推广“林菌”国有国营集约种植模式,在林间空地建成19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和现代化深加工生产线以及完善的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实现了“产、销、加、管”全链条闭环,今年截至目前实现产值2617.6万元,带动6400余户职工增收;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森林牛”“森林猪”等特色养殖,依托天然林地生态环境,产出的绿色农产品直供周边大型商超。同时,率先开展红松果实采摘权竞价承租,实现增收1434余万元,打造了“生态优先、产业增效、职工增收”的林下经济发展样板。

  在生态旅游领域,绥阳局公司不搞“大开发”,而是做“微提升”,将生态保护与旅游体验相结合。依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景观以及负氧离子含量高等自然优势,打造“森林康养”“研学旅行”“户外徒步”等旅游产品,建设森林民宿30余间,不断完善“吃、住、玩、游、娱”旅游产业链条,今年累计接待游客量突破1.4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万元。游客走进林区,既能体验“吸氧洗肺”的惬意,也能参与黑木耳采摘等互动项目,生态价值通过“体验式消费”真正落到实处。

国营超市

  “享绿”厚植民生福祉,让“生态账”变“幸福账”

  “以前总担心‘护林不挣钱’,现在不仅工资涨了,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绥阳局公司职工石秀芝的丈夫曾是伐木工,如今夫妻俩在黑木耳种植基地务工,不仅提高了日常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生态产业的发展,让绥阳局公司职工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幸福感”也足了起来。

  近年来,绥阳局公司将绿色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深度绑定,通过“企业+基地+职工”模式,带动职工直接参与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同时,不断完善林区基础设施,建成国营超市、爱心超市,修缮文化广场8个,林区公路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开展“美丽林场所”提升行动,栽植绿化苗木9.04万株,推动龙江森工集团“生态生活化、生活生态化”的民生理念落地生根。曾经“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的偏远林场,如今变成了“出门有明灯、推窗见美景、休闲有广场”的宜居社区。

  更重要的是,“绿水青山”的理念逐渐深入职工心中。绥阳局公司定期开展生态保护宣讲和绿色技能培训,让职工从“被动护林”转变为“主动兴绿”,不少职工还自发组建“生态志愿队”,参与林区垃圾清理、野生动物保护等公益活动。生态改善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提升,更有精神层面的归属感,“守护林海、共建家园”成为绥阳局公司职工的共识。

  从“伐木经济”到“生态经济”,从“生态负债”到“生态盈余”,绥阳局公司的变化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国有林区的成功实践。如今的绥阳局公司,林海莽莽、产业兴旺、百姓安乐,这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有力地证明,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永续发展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