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其他

记东北首支人民抗日武装创建者张甲洲 发布时间:2021-03-19 14:16 来源:黑龙江党史网

  1932年5月,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北部的张家油坊,一支200余人的抗日队伍成立了,队员们戴着红袖标,打起“巴彦反日义勇军”的旗号。这是东北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它的创建者和总指挥叫张甲洲,一位曾经是中国最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双料才子的传奇抗日将领。

  张甲洲,字震亚,号平洋,化名进思,190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一个地主家庭。张甲洲天资聪颖,6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923 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齐齐哈尔的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次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他因参加反对张作霖在学校招兵的斗争被开除学籍,同年考入沈阳文华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沈阳文化教育界举行集会声援上海工人运动,作为校学生会主席的张甲洲也领导文华中学学生游行示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因此再次被校方开除。这之后,张甲洲考入齐齐哈尔甲种工业学校,并当选为黑龙江省学生会会长,虽然之前两次被开除学籍,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坚持组织同学参加反日爱国运动,因此一度遭到逮捕,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声援和营救下被释放。出狱后,张甲洲南下求学,1927 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这座著名的高等学府里,张甲洲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很快成长为一名颇富演说天才的知识分子领袖。

  193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共北平市委组织各院校学生和工人代表举行庆祝集会,有50多人被军警逮捕。4月21日,张甲洲在北大讲堂召集学生开会商讨营救办法,结果也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结识了共产党员冯仲云,两人志同道合,在一起探讨了很多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张甲洲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较全面认识,也坚定了放弃学理科而以实业救国的理想信念。出狱后不久,张甲洲毅然从北京大学退学, 1930年8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在当年134名录取学生中成绩排名第一。在清华大学,张甲洲当选为校学生会教育科长,并以“震亚”等笔名发表很多文章,针砭时弊。在此期间,他先后兼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等职务。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甲洲领导北平二十多所高校学生掀起了抗日爱国热潮,但很快被当局镇压,北平中共地下党组织也遭到破坏。张甲洲离开北平,辗转上海回到东北,向组织提出联络动员东北籍大学生回家乡组织抗日武装的建议,得到中共满洲省委的赞许。不久之后,张甲洲与夏尚志、张清林、张文藻、于天放、郑炳文等几名在北平的东北籍大学生回到家乡,在中共满洲省委的支持下在巴彦利用社会关系,联络民团、士绅、知识分子等筹建抗日武装。为了躲过日伪耳目,张甲洲以筹备自己婚事的名义秘密召集各方力量,于1932年5月16日,带着前来参加“婚礼”的200余人举行义勇军的誓师大会,成立东北第一支反日人民武装,从此,一个才华横溢的高等学子,为了国家民族毅然放弃了个人前途,投笔从戎,成为一名驰骋疆场的抗日将领。

  队伍成立伊始遭遇了种种困难,为了壮大力量,张甲洲联络了当地的绿林武装“绿林好”共同抗日。中共满洲省委非常重视这支抗日武装,于6月末派军委书记赵尚志等人前来协助张甲洲工作。赵尚志来到队伍后,和张甲洲研究了目前面临的形势,决定加强领导,严明纪律,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建为“东北工农反日义勇军江北骑兵独立师”(亦称巴彦反日游击队),由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参谋长,下辖3个大队及模范队。1932年7月,为了壮大实力,张甲洲等率部西渡少陵河,到巴彦西部地区活动,7月16日,攻克龙泉镇,缴获百余支枪。张甲洲率部一面打击侵略者,一面不断开展抗日宣传,对各阶层群众晓以民族大义,获得很多武器弹药和人员的补充,工农反日义勇军逐渐在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1932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派巡视员到巴彦反日义勇军,传达贯彻“北方会议”精神。根据指示,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并成立军事委员会,张甲洲为司令,赵尚志为第一政委。

  1933年,由于巴彦反日义勇军贯彻 “北方会议”精神,执行土地革命任务,建立苏维埃,没收地主财产等,这些“左”的路线使部队严重脱离群众,四面受敌,内部也产生分化矛盾,面临严重困境,最终瓦解。

  这一挫折并没有动摇张甲洲坚定的意志,经过认真思考,他决定从继续教育入手坚持抗日事业。同年7 月,张甲洲只身来到富锦,化名张进思,设法打入富锦县中学,从事地下抗日工作。凭借名牌大学的学历以及文雅的风度口才,他赢得了校长付德恩的好感,当时就被委任为教育主任;又用三个月学会了日语,考上二等翻译,得到日本参事官横山安启的赏识,很快当上校长。接着,张甲洲将于天放等战友调来任教,力图将富锦中学建为一所抗日人才的基地。他在学校办起图书馆,购买进步作家的作品,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师生讲述革命道理。在他的努力下,先后有几批学生进京求学,后来走上革命道路。他又与抗联第三军、第六军、第七军、第十一军取得了联系,为他们提供情报、枪支和电台,利用给学生做校服的名义为部队购置服装,并策动富锦伪警察署长李景荫率部起义,投奔抗联第三军独立师,后来成为抗联第十一军重要领导人之一。

  张甲洲的这些活动引起了日伪的怀疑,为确保他和于天放等人的安全,1937年 6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决定调张甲洲到刚刚改编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任副军长。8 月28 日早晨,张甲洲率于天放等人携带被服枪支离开富锦,奔赴抗联。独立师参谋长李景荫在城南接应他们,一行人走到董老茂屯边时突然遭遇伪自卫团的袭击,张甲洲小腹中弹,因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时年30岁。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然而张甲洲的功绩与忠魂永远为民族所铭记,1961 年5 月,中共富锦县人民政府为张甲洲修建了烈士墓。今天,在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共同镌刻着这个光辉的名字,以纪念这位才华横溢、忠诚坚定的东北抗日将领。

  (作者: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马莉亚)

责任编辑:刘海龙

审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