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高校师生创意设计成果展

发布时间: 2025-11-18 08:57  来源:龙头新闻

  “你看这件榫卯结构的木质香薰,利用了黑龙江省丰富的林木资源,也贴合北方冬季居家场景,这才是龙江创意设计该有的样子!”作为首届高校师生创意设计成果展的评委,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张雷在《蘑菇香薰》的参展作品前驻足良久。

高校师生观展

  从冰雪主题文创到非遗创新工艺品,从绿色包装到数智科研产品,琳琅满目的作品让评委目不暇接。想在短时间内从来自黑龙江省45所高校的5000余件设计作品中挑选出入围展品绝非易事。

  “这次展会规模超出预期,省属重点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民办院校全面覆盖,真正做到了多点开花。”其中参展作品内容涵盖旅游文创、冰雪经济、非遗传承、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综评优秀的作品专业功底扎实,充分反映了龙江创意设计的地域特色与发展潜力。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展现了青年设计师的巧思,尤其是一批扎根地域文化的作品,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展出作品

  “还记得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吗?这个小品的成功除了幽默的语言风格,更出圈的是演员首次将‘黑土’元素以穿搭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人眼前一亮,这也是早期创意设计的视觉传达。在黑龙江省除了冰雪题材还有黑土元素、红色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符号诸多的创新素材有待开发。把这种本土资源和现代创意结合,就能做出去同质化,有辨识度的产品。”在此次参展作品中类似《木制水车微景观》《蘑菇香薰》等依托本土资源,创新设计赋能同时又不缺乏实用性的作品不在少数,这样的变化让张雷倍感欣慰。

  近年来龙江创新设计产业正实现质的突破,从简单的“文化符号堆砌”转向“实用性与体验感并重”。鱼皮包、桦树皮灯具,非遗技艺等也不再只是陈列品,而是能走进日常生活的实用物件。张雷直言:如今部分作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冰箱贴、手机链这类产品泛滥,还有些学生对文化挖掘不够深入,简单拼凑素材甚至依赖AI生成,缺乏原创思考等问题亟待解决。黑龙江省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设计相关专业,在视觉传达、环境设计、数字媒体等领域每年会培养数千名毕业生,形成了“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但人才本地就业难题不容忽视。“很多优秀学生毕业后选择去省外发展,留在省内的也有不少难以从事本专业工作,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张雷指导学生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张雷以黑龙江大学的改革实践为例:“学校与哈尔滨创意设计中心共建了创意设计产业学院,打造‘地域文化、产教融合、学科交叉’三大特色,还单独设立了创意设计产业班。”目前,学院拥有16700平方米的数字化创意设计艺术实验中心,与30余家知名企业共建产学研平台,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直接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行业前沿需求,拓宽专业视野,树立服务本地产业的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2025年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将复赛地点定在黑龙江大学举办,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端创新设计人才齐聚冰城。这是东北高校首次承接该系列高端创新设计赛事,也是对黑龙江省创新设计培植氛围的认可。”

观展学生

  针对校企对接的核心症结,张雷也开出了一剂“设计+产业”的生态构建良方。“长期以来,企业和高校有时就像两条平行线,企业出题、高校答卷,学生做的很多虚拟设计企业用不上,造成供需脱节。”他强调,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让企业需求前置到教学环节,实现“订单式创作”。“这次展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希望能形成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围绕冰雪经济、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打造从创意到生产、销售的完整链条,让设计作品真正落地。”

  “自2022年创意设计被纳入‘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龙江振兴新引擎以来,扶持力度有目共睹。”他列举道,哈尔滨创意设计中心成立、紫丁香创意设计大赛举办,从政策到平台的一系列举措,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他看来,未来龙江创意设计将呈现三大趋势:地域特色国际化,寒地文化、非遗资源将通过数字技术走向更广阔市场;设计赋能全产业,从文旅文创延伸到工业制造、乡村振兴等更多领域;人才培养精准化,高校与产业的协同育人将更加紧密。谈及龙江创意设计的政策环境与未来趋势,张雷充满信心。

本土创意设计作品

  “期待未来的龙江创意设计,能让更多优秀作品走出展厅、走进生活、走向产业,让‘龙江创意设计之花’在这片冰雪大地持续绽放,为龙江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意动能。”创意设计的生命力在于扎根土壤、服务产业。他表示,青年设计师们的创意与热情,正为龙江创意设计产业的未来,点亮无限可能。希望以本次展会为契机,让更多设计师扎根黑土地的文化沃土,挖掘地域特色、强化原创能力。

责任编辑:张泽国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微信
手机版
抖音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