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8-15 14:35 来源:黑龙江网
“强对流云系已进入让胡路区,主要有雷电、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天气,移速较快,请你车间做好应急准备。”8月14日3时20分,大庆工务段调度指挥中心不时传出调度员打电话的声音,对面墙壁的大屏上,12个高清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与4G雨量监测数据交织成一张立体防护网。这是2025年汛期,大庆工务段开展“科技防洪”的场景。
指挥中心调度员正在联络属地车间做好雨中检查准备 马立强 摄
国铁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大庆工务段地处松嫩平原,周围湿地、湖泊环绕,地下水充盈,遇强降雨时易出现疏水不畅、内涝风险加剧等情况。进入汛期以来,面对频发的强降雨天气,大庆工务段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防洪监测网络,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防控的跨越。
太阳能GPRS雨量报警器 马立强摄
针对传统2G通信网络在极端天气下的传输瓶颈,该段将管内22台太阳能GPRS雨量报警器全面升级为4G通信模块。升级后的设备采用北斗+GPS双模定位技术,数据传输速率有效提升,信号覆盖半径由原来的5公里扩大至15公里,实现对龙凤湿地、扎龙湿地等21个防洪重点区域的全天候监测。系统内置智能算法,可根据历史降雨数据自动调整预警阈值,当小时降雨量超过30毫米时,30秒内即可完成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全流程,较传统设备响应时间缩短2分钟。
该段整合“铁路气象服务系统”“高铁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等六大平台数据,建立防洪大数据分析中心。新增的雨量监测软件可实现分钟级雨量数据融合,国铁科技“观云追雨”系统通过卫星云图实时推演降雨路径,结合中国气象局精细化预报数据,降水落区预测精度进一步提升。12个智能摄像头组成的监控网络,运用智能分析算法,可观测路基沉降、道床冲空等12类风险,识别准确率达98.7%。
滨洲线227桥实时监控画面 马立强 摄
针对湿地软土路基易受水害侵蚀的特点,该段在龙凤湿地和扎龙湿地新增5处高清摄像头,在滨洲线铁路防洪重点处所新增4处高清摄像头实施重点监测。这些设备接入视频云监控平台,实现对路基变化的全天候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可快速定位道床积水、边坡溜坍等风险,为现场处置提供精准依据。
该段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双段长”联防机制,与大庆市水务局、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时接入地方水文站、水库的水位数据。在汛期来临前,与东升水库等水利设施管理单位签订联防协议,明确泄洪预警标准和应急处置流程,实现铁路防洪与地方防汛的无缝衔接。
检查人员正在对重点桥梁水位进行观测记录 马立强 摄
依托数字化平台,该段构建起覆盖全段线路的立体化监测体系。通过接入4G监测数据、摄像头影像和历史水害案例库,系统可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线路状态变化,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业人员正在对防洪重点处所进行雨后检查 马立强 摄
截至8月15日,该段依托升级后的监测系统,累计发布精准预警14次,较去年同期预警响应速度提升45%,成功预防哈齐高铁、滨洲线、通让线等重点区段路基上水隐患12处,确保管内21个站区、476公里线路安全度汛。(马立强 赵鹏飞 记者 石启立)
责任编辑:刘海龙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张宇
监 制:曲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