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8-15 16:29 来源:黑龙江网
光影与足迹交织的抗战记忆
双鸭山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侧记
八十年岁月流转,烽火记忆从未褪色。8月15日上午,双鸭山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市博物馆拉开帷幕。一幅幅定格的影像,一段段厚重的文字解说,仿佛将在场观众带回那个山河破碎却热血沸腾的年代,重温了双鸭山地区的抗联战士们以“忠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英雄篇章。
步入展厅第一部分“日本侵略”,沉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1932年11月27日,日军侵入集贤镇,网罗汉奸拼凑所谓的“自卫团”,320支枪指向手无寸铁的百姓,集贤人民陷入深重的深渊;1936年推行街、村制,密布的警察署与分驻所织成残酷统治的大网;1938年强制人民“归屯并户”,张宝丰屯七十多座房屋被毁,残忍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至今清晰可见。
经济掠夺的枷锁同样触目惊心。《主要粮谷统制法》等一系列法令颁布后,中国人食用大米、白面便被冠以“经济犯”的罪名;《鸦片专卖法》的推行,让无数家庭因吸毒倾家荡产,而侵略者却从中牟取暴利。墙上的木排图片尤为醒目,这是日寇在八道坝盗运木材的铁证,让年轻群众们深受震撼:“书里的文字描述远不及照片来得直观,侵略者的贪婪嘴脸在这些历史影像中无所遁形。”
文化侵略的阴狠更藏于细节。日军力图改变中国原有的教育制度,建立由日伪控制的教育体系,妄图磨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而“开拓团”的武装移民,强占18000多顷土地,驱赶中国农民,让他们沦为苦力,更暴露了其永久霸占东北的野心。这些影像与文字,如警钟长鸣,警示着“勿忘国耻”的深刻内涵。
跟随着解说员的步伐,走进展览进入第二部分“浴血奋战”,现场气氛瞬间变得激昂,抗联将士的战斗故事震撼人心。1937年天津班战斗中,34岁的抗联第七军军长陈荣久腹背受敌,仍指挥部队击溃日军,最终壮烈牺牲;十二烈士山阻击战中,16名指战员与数百日伪军激战终日,12人用生命诠释了“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尖山子抗联军校培养出大批抗日骨干,七星砬子兵工厂修械、造枪、产弹药,兰棒山密营成为吉东省党、政、军的领导指挥中心……这些密营文化的展示,是抗联将士“火烤胸前暖,风吹后背寒”的真实写照。转角处《露营之歌》与《悼十二烈士》诗文,字里行间满是抗联将士的壮志豪情与悲壮情怀,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另一种武器”的精神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来到“抗战胜利”展区前,每个人都挺直了胸膛,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
“作为一名人才引进机关党员干部,回到家乡,我要秉承先烈的意志,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发挥职能特长,多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也做利长远的好事。在真抓实干中,一步一个脚印的为家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青年代表张宇说。
双鸭山市基层宣讲员栾一琳说:“此次展览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16个字。在未来的宣讲工作中,我将继续引导双鸭山广大市民,在这片白山黑水间共同建设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家园。”
“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双鸭山基层服务常说要‘接地气’。今天参观抗战80周年纪念展,才真正读懂这‘地气’里,藏着这片土地的抗战记忆,是双鸭山儿女浴血奋战的不屈印记。这些故事让我们更懂脚下土地的厚重,更明服务的意义——既要把青春汗水洒在基层,更要把家国情怀刻在心里,带着这份感动把为民服务的工作做扎实。”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杨岱杰说。
这场跨越八十年的图片展,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精神的洗礼。 当参观者带着沉甸甸的记忆离开时,抗联战士用鲜血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悄然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已然成为激励双鸭山人民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
据了解,此次展览活动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展期预计6个月。活动首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市委宣传部机关干部,团市委组织的市、县(区)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讲师团成员和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广大市民等观看展览。(郭林林 张梦雪:文/摄影 孙艺格:视频)
责任编辑:刘海龙
审 核:董雪婷
统 筹: 张宇
监 制: 曲立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